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乡镇部门 > 
金色豆腐皮铺就乡村致富路
2020-12-24 16:25:42  来源:海峡都市报  责任编辑:吴建平  

三明清流围绕“一县一业”发展方向,扩大特色产业规模,促进农民脱贫增收

豆腐皮已成为清流的﹃靓丽名片﹄

N海都记者雷朝良文/图

在三明市清流县民间,流传着“一年到头吃不怕的是白米饭,一年四季食不厌的是豆腐皮”的谚语,久负盛名的古老民间美食豆腐皮,已成为清流大小宴席中一道不可缺少的舌尖美味。1998年2月16日,福建省委一位领导第一次来到清流,考察当地的豆腐皮产业,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近年来,清流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豆腐皮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产业来抓,围绕“一县一业”发展方向,不断支持鼓励扩大豆腐皮生产规模,最终将豆腐皮这一餐桌美食,变成为清流百姓带来“稳稳收入”的致富产品。豆腐皮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李建生原是清流县嵩溪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母亲要照顾脑梗塞的父亲,妻子要照料两个孩子,全家的主要劳动力只有他一人,“以前外出做水电工,收入很不稳定”。2018年,李建生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加入当地的豆腐皮专业合作社,拿到政府补贴,建设作坊生产豆腐皮。如今,他一年收入8万元左右,全家搬进了四层小楼。和他一样,共有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据嵩溪镇党委书记叶峰介绍,清流豆腐皮具有800多年历史,曾在清朝嘉庆年间被列为贡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由于清流县特有的水质和悠久的工艺,使得当地出产的豆腐皮具有“香、醇、甜、韧”和“一煮就熟、久煮不糊”的特点。据悉,目前清流全县从事豆腐皮加工的,有3家企业、3家合作社、195户家庭作坊,年产量1.2万吨,实现产值2.3亿元,豆腐皮已成为清流的一张“靓丽名片”。专业合作社促进产业增收真正使清流豆腐皮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是当地政府对专业合作社的推动,并因此涌现出了一批以兰爱珍为代表的产业带头人。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兰爱珍告诉记者,当初在政府的指导下创立合作社,是希望打破之前同行间的“各自为战”,从而让产品发展更加标准化和规模化。据介绍,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共有成员116户(人),覆盖全县13个乡镇。合作社为成员提供豆腐皮生产的组织化、社会化服务,推行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标准,构建合作社+农户+基地+营销体系的运作模式,建立了豆腐皮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每年培训600多人次。其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及省内大中城市,以及沃尔玛、新华都、永辉等大型超市,并出口德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2019年,该合作社的豆腐皮产销量达到1500余吨,销售超3700万元。爱珍合作社也先后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加工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相关技术在全县推广,有效拓宽了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