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镇
该镇为县城所在地,以流经城区的龙津河取名。宋属折桂乡,清道光问称坊郭里。民国20年(1931)7月6日,清流县工农革命委员会设于镇内。民国34年,改为城厢镇,l950年2月仍为城厢镇。1953年镇撤销,为第一区驻地。l958年改称城关公社。l973年由城关公社划出成立街道办事处,1981年10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镇。l990年辖2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24个村民小组。镇区面积由0.8平方公里扩大到3.14平方公里,耕地2229亩,3356户13412人。主要山峰有笔山,海拔961.1米;东华山579米。以水稻。蔬菜生产为主。有传统的剪钻手工艺。境内有“龙津望月”、“西桥横笛”、。北渡孤舟”、“灞涌金莲”等四景。
东华乡
该乡东接嵩口镇、西邻宁化县、北连嵩溪镇、南与田源乡毗邻。乡人民政府设在县城。 宋属折桂乡,明属坊郭乡。清道光间属坊郭里,民国间属城厢镇。1953年,撤销镇建置,属第一区。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同年改称火箭公社。1961年复称城关公社。1981年10月更名东华公社,1984年,改称东华乡。1990年.辖11个村民委员会,面积198平方公里.耕地15383亩,2077户10895人。主要山峰有莲花山1109.5米。以种植水稻和烤烟为主,主要士特产品有土纸、厘竹等。
嵩溪镇
该镇位于县城东北部,东邻林畲乡,西接东华乡,南连嵩口镇,北与宁化县泉上镇接壤。镇人民政府驻地嵩溪村,距县城20公里。嵩溪墟是清流最大的墟场之一。高地出产的大米,历史上是本省的一种贡米。世界最大的斑岩型钨矿——行洛坑钨矿在境内。宋届折桂乡永得团。明成化间为永得乡,清道光间属水得里。民国间属永得乡,民国21年7月间设立嵩溪区苏维埃政府。1951年为第二区所在地。1958年为第二区所在地。1958年改为嵩溪公社。1990年10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2个村民委员会,面积187平方公里,耕地18831亩,3222户17243人。千米以上高山有象峰岽、莲花山、三层寨。境内以种植水稻为主,土特产品有土纸、笋干等。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巫罗俊镇将墓。
林畲乡
该乡在县东北部,东临明溪县,西接嵩溪镇,南连明溪县胡坊乡,北与明溪盖洋乡毗邻。乡人民政府设于林畲,距县城36公里。境内有国营新垦农场。 宁属折桂乡永得团。明洪武间属永得乡。清道光间属永得里。民国34年属永得乡。1950年称林畲乡,1958年称东长公社。1959年撤销公社建置,属嵩溪公社林畲管理区。1961年改称林畲公社。1984年称林畲乡。1990年辖8个村民委员会,面积114平方公里,有耕地12652亩,1357户9442人。主要山峰有鸡牳山928米,向阳山834米。境内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土特产有茶叶、淮山等。民国19年元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二纵队向江西进军途中,曾驻扎在境内的塘堀。1989年,新垦农场三中队后山,发现10万年前动物化石10多种。
温郊乡
该乡在县城东北部,东临明溪县胡坊乡,西接嵩溪镇,南界余朋乡,北连林畲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在小池村,距县城36公里。 宋属折桂乡梦溪团,明洪武间、清代均属梦溪里。民国34年属永得乡温池保。1950年,称温郊村,后改温郊乡。1958年,属五星人民公社,1959年归属嵩溪公社为温郊管理区。1961年称温郊公社。1984年改称温郊乡。1990年,辖4个村民委员会,面积146平方公里,耕地18831亩,814户4073人。主要山峰有腾云嶂1079米,上阳山893米,境内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土特产品有香菇、冬笋、土纸等。有县文物保护单位海会塔。
余朋乡
该乡在本县东部,东邻永安市安砂镇,西接嵩口镇,南连沙芜乡,北界温郊乡。乡人民政府驻余朋村,距县城68公里。境内有县芹口伐木场和锰矿。 宋属折桂乡梦溪团。明洪武、清道光间均属梦溪里。民国34年属梦溪乡余蛟保。1950年更名为余蛟乡。1958年属余蛟公社。1959年属沙芜公社余朋管理区,1961年称余蛟公社,1962年改称余朋公社。1984年称余朋乡。1990年辖5个村民委员会,面积174平方公里,耕地8569亩,1057户5580人。主要山峰有儿子洞973米,鹞子山806米。境内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土特产品有黄豆、油茶、香菇、冬笋等。
嵩口镇
该镇在县城东南部。东邻余朋乡,西接东华乡,南连田源乡,北与温郊乡接壤。镇所在地在嵩口坪村,村庄建于龙津河、嵩溪溪交口处的坪地故称,距县城18公里。境内有马排、邱寨、高赖3处温泉,高赖温泉水温高达90℃,还有年发电量6400千瓦的县嵩口水电站,县合成氨厂也设在镇内。宋属折桂乡仓盈团。明洪武间属仓惶盈里。民国21年6、7月间设立嵩口区苏维埃政府,民国34年改称复兴乡。1950年为第一区,1952~1958年为第一区驻地。1958年撤区并乡,称卫星公社。1959年改称嵩口公社。198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镇。1990年辖12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面积227平方公里,耕地16902亩,3005户17012人。主要山峰有牛牯旗812.9米,跃子山806.5米。本镇以种植水稻为主,土特产品有油茶、香菇等。
田源乡
该乡在清流县南部,东邻嵩口镇,西接长校乡,南界邓家乡,北连东华乡。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田源村,距县城33公里。境内有县廖武伐木场和大丰山林场。 宋属折桂乡仓惶盈团。明洪武间属仓盈乡。清道光间属仓盈里。民国34年属复兴乡田源保。1950年2月称田口乡。1958年称胜利公社。1959年属嵩口公社为田口管理区,1961年属田口公社。1981年10月称田源公社。1984年称田源乡。1990年辖4个村民委员会,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6646亩,1084户6105人。主要山峰有罗桶寨880米。该乡主要种植水稻,土特产品有乌桕籽、红菇、香菇等。廖武果场的温州蜜桔为部优产品。
沙芜乡
该乡在清流县东南部,东邻永安市安砂镇,西接余朋乡,南邻永安市罗坊乡,北界嵩口镇。乡人民政府驻地在门珠甲,距县城113公里。境内有省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古文化遗址。 宋属折桂乡梦溪团。明、清均属梦溪里。民国34年称梦溪乡。1958年称跃进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沙芜公社,管辖沙芜、赖坊、余朋3个管理区。1962年清流、宁化分县后,赖坊、余朋划出,单独成立公社。1973年兴建安砂水库,沙芜塘被淹没,公社驻地迁往门珠甲。1984年称沙芜乡。1990年辖5个村委会,面积129平方公里,耕地4248亩,829户4173人。主要山峰有笔架山1250米,九龙洞1172米,相见岭1071米。闽水最奇险的九龙十八滩在境内。本乡主要种植水稻。土特产品以大蒜、红菇、香菇等驰名远近。
赖坊乡
该乡在县城南部。东邻永安市罗坊乡,西接邓家乡,南与李家乡毗邻,北与沙芜乡接壤。乡人民政府驻地在赖武村,距县城98公里。境内有大丰山的棋盘山,海拔1705.7米,为全县最高、也是风景胜地。 宋属折桂乡罗村团,明、清属罗村里。民国34年属村里乡大同保。1950年2月称赖坊乡。1959年改称大丰山公社,同年归属沙芜公社赖坊管理区。1961年称赖坊公社。1984年称赖坊乡。1990年辖8个村民委员会,面积115平方公里,耕地14715亩,1937户9471人。本乡以种植水稻为主,盛产大蒜、乌桕、油桐。
邓家乡
该乡在县城东南部。东邻赖坊乡,西接长校乡,南界灵地乡,北连田源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在邓家村,距县城52公里。 宋属折桂乡北团里。明、清改属北团里。民国34年属群英乡邓家保。1950年2月称邓家乡。1958年称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属灵地公社邓家管理区。1961年称邓家公社。1984年称邓家乡。1990年辖7个村民委员会,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8454亩,1117户5461人。主要山峰有后林山830米,古洋山934米。本乡主要种植水稻和烤烟,土特产品有乌桕籽等。
灵地乡
该乡在县城南部。东接赖坊乡,南邻李家乡,西与连城县四堡为界,北与邓家乡接壤。乡人民政府驻地在灵地村,距县城61公里。境内有本县最大的墟场、草场。盛产乌桕,为福建主要乌桕基地之一。本乡以种植水稻和烤烟为主。 宋属折桂乡北团里。明、清间属北团里,民国34年属九英乡青华保。1950年2月称灵地乡。1958年称灵地公社,1984年称灵地乡。1990年辖7个村民委员会,面积77平方公里,耕地9864亩,1489户6778人。主要山峰有鳌峰山1302米,东嶂山1297.6米。
李家乡
该乡在县城南部。东、南与连城县塘前乡相邻,西接连城县北团乡,北邻灵地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在李家村,距县城65公里,是福建重要的乌桕基地之一。 宋属龙山乡归仁里。明清间属北团里。民国34年属仁里乡李村保。1958年属吴家公社,1959年属灵地公社古坑管理区。1961年称古坑公社。1970年古坑公社由古坑迁往李家村,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取名李家公社。1984年称李家乡。1990年辖8个村民委员会,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12471亩,2062户10103人。主要山峰有双冠山809米。主要种植水稻,土特产品有乌桕等。
长校乡
该乡在县城南部。东邻灵地乡,西接长汀县馆镇,南连连城县四堡乡,北界里田乡。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校村,距县城46公里。 宋元祜三年(1088)间称校溪,宋元符间属折桂乡四堡团。明、清间为四堡里长校乡。民国20年(1931)2月成立苏维埃政府。民国34年属堡里乡长校保。1950年称长校乡。1958年称长校公社,1984年称长校乡。1990年辖10个村民委员会,面积141平方公里,耕地14549亩,2326户12516人。主要山峰有鳌峰山1302米,贵人峰1027米,梁石山1010米。本乡以种植水稻为主,土特产品有山苍籽、茶叶、红菇等。有千年古杉和县文物保护单位公庙。
里田乡
该乡在县城西南部,东邻田源乡,西接长汀馆前镇,南连长校乡,北界宁化县安东乡。原名安丰乡。乡人民政府设里田村,距县城34公里。宋属折桂乡四堡团,明、清间均属四堡里。民国19年(1930)建立苏维埃政府。民国34年属堡里乡里田保。1950年称里田乡。1958年称里田公社,1959年属长校公社里田管理区。1961年改称里田公社。1984年称里田乡。1990年辖7个村委会,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9096亩,1125户5626人。主要山峰有铁石嶂1048米,天井湖863米。本乡主要种植水稻和烤烟,土特产品有香菇、红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