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旧栏目 > 清流县志
卷二自然地理第一章地质第三节 构造
2010-10-19 16:52:00  来源:  责任编辑:邱东莲  

  县境构造单元属于闽西南华力西——印支坳陷带的一部分,浦城——武平大断裂自北东——南西方向贯穿全境;古生代地层沿断裂带呈窄长的槽地分布;印支、构造层、燕山构造层,各构造层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

  加里东期构造由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层构成褶皱基底,构造变动以强烈褶皱为主,形成一系列北东向复背斜和复向斜,如时洲一带震旦系——寒武系中发育有轴面向北西倾斜的倒转褶皱断裂活动也很发育,浦城——武平大断裂穿过县境,志留纪末期,地槽回返,前泥盆纪地层,全部褶皱变质从而奠定清流的地层基底。

  华力西——印支构造该期的褶皱与断裂活动亦很发育,境内晚古生代地层均褶皱呈线性复式背向斜。发育与褶皱轴近于垂直的北西向横断裂,如永安——晋江大断裂通过县境北部,为正断层或平移断层,县境正处于顺昌——迳美侵入岩带范围内。

  燕山期构造县境内可见晚侏罗世之长林组与下状之漳平组不正合关系。梨山组与漳平组沿林畲——清流北东向断陷带展布。

  喜马拉雅运动在县境内亦有所反映,该期的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断块的差异活动。县境正位于浦城——连城断陷差异上升区,地貌上表现为中浅切割的低山丘陵,夹杂着强烈切割的中山地形,切割深度在300——800米之间,河谷以V形嶂谷为主,从面北向九龙溪河谷倾斜,中山分布于南北边境,东南部地势较高,千米以上高峰多分布于东南与西南部。中部为丘陵谷地,其间分布着嵩溪、林畲、阳坊、供坊、里田、嵩口等盆谷地。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2023009287号-1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35120210013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