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组建综合区划专业队,调查全县农业资源,全县稻田面积162434亩,其中山垅田51047亩,占31.4%;洋面田51467亩,占31.7%;梯田44117亩,占27.2%;溪边田15803亩,占9.7%。全县冷、烂、锈、毒田约占耕地面积的60%左右。耕地肥力状况:一级田13963亩,占8.6%;二级田100876亩,占毒田约亩,占62,l%;三级田41595亩,占25.6%。境内稻土缺钾磷情况极为严重,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增长。按农业综合分区,全县划为3个区:即东北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南部地区。 东北部低山丘陵区包括林畲、余朋、温郊3个乡全境;东华乡的拔里村;篙溪乡的余坊、阳坊、伍家坊、罗陂冈、青溪、时州6个村;嵩口镇的丘寨、大元、和元3个村;沙芜乡的洞口、新矶两个村和新垦农场的第12中队。该区共4641户28617人。耕地面积49134.1亩,宜牧草山草坡面积55843.4亩。发展方向应适当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相对稳定总产,以便有充分的劳力发展林业、发展以家禽和山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尤其是需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发展经济林,建立林副土特产品基地。 中西部丘陵河谷区位于县境中西部的九龙溪、篙溪溪、罗口溪两岸,包括龙津镇和田源乡的全境;东华乡10个村(除拔里村);嵩溪乡的嵩溪、元山、黄沙口、塘背、青山、农科6个村;嵩口镇的嵩口、马排、高赖、高坑、范元、围埔、梓材、沧龙、良种场9个村;长校乡的荷坑;里田乡的里田、田坪、芦水、阳庄4个村;沙芜乡的铁石、上坪、白塔3个村;新垦农场的第4中队。该区共10999户57918人,耕地面积57354.9亩。发展方向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综合发展。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发展人民生活需要和适宜加工的农副产品。积极向山上发展,种果种茶,建立水果基地(区内人均水果占有量应达50公斤)。并利用水面资源丰富、养鱼基础较好的条件,建成商品鱼生产和种苗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猪禽生产和蔬菜生产。 南部中低山丘陵区位于县境内南部,包括李家、灵地、邓家、赖坊等4个乡的全部;里田乡的李坊、廖坊、深渡3个村;长校乡(除荷坑)的8个村.该区8214户41190人,耕地面积18234.4亩,宜牧的草山草坡面积77945.9亩,占全县草山草坡面积41.5%。发展方向以牧为主,牧粮并举,做到牧业、粮食、经济作物相结合,适当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加快灵地草场的开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