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旧栏目 > 清流县志
卷四农业第六章渔业第五节鱼病防治
2010-12-17 15:48:00  来源:  责任编辑:邱东莲  

  解放前,县内农民采用桐树叶投入鱼池中防治鱼病。解放后,随着养鱼业的发展,鱼病防治逐步走向科学化,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进行池塘、鱼种的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民间还有用中草药、茶枯、大蒜等治疗鱼病的,也有一定疗效。

  常见鱼病防治:

  烂鳃病 又名乌头瘟,为草鱼“三病”之一。因鳃组织破损,呼吸困难,可致鱼死亡。50年代,用硫酸铜、硫酸亚铁治疗,效果欠佳。70年代后,采用敌百虫、呋喃西林、生石灰泼洒等方法,也有用捣烂乌柏叶或批把叶煎煮的药汁拌饵料投饲数日,效果较好。

  赤皮病 也叫赤皮瘟,为出血性腐败病,系草鱼“三病”之一。解放前主要采用硫磺投喂治疗。50年代,用硫酸亚铁、硫酸铜合剂治疗,效果都不佳。70年代以后,除采用以上方法,还用1%漂白粉泼洒,也用五倍子蒸汤泼洒。1990年,采用鱼康进行预防和治疗,疗效

  甚好。肠炎又名烂肠瘟,为草鱼“三病”之一,死亡率较高。每年4~6月为流行期,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硫磺治疗。70年代后,则采用5%漂白粉液泼洒,或土霉素、大黄等拌食料投喂。

  此外,还有水霉病、鱼虱病、锚头继等鱼病。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2023009287号-1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35120210013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