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旧栏目 > 清流县志
第三节 电 信
2011-05-19 17:13:00  来源:  责任编辑:邱东莲  
  一、电 话
  线路 民国25年(1936),清流县政府设电话室,架设电话线一条,由县城至嵩溪至林畲,另一条由县城经嵩口、田口中转赖坊、灵地、江坊等地。

  民国34年,省长途电话局从永安再疏散迁清流县,租用县城寺前街(今文化街)邹学先屋为局址。同年9月,福州光复,年底,省长话局迁回省城,设备无偿移交县政府电话室。保持清流至宁化、清流至永安政府间的专用杆线电路。总长224杆程公里,线路长度329条公里,其中清流至沙芜塘为单线一条寄挂在双线杆路上。

  1953年9月,县邮政局根据省邮电局代管地方电话精神,接受县人民政府电话室总机3门,人员7人,开展电信业务,并开辟城关至田口至灵地至沙芜杆线电路185公里。1957年1月1日,执行省邮电局关于“县内电话不再分国营和代管的规定”,停止县至农业社电话代管,统一以市话和农话营业性管理。同年7月,市话改架电缆,改善明线基础差的设施。

  1970年,全县单线电路改架双线电路,线径统一型号为3.0fe。1973年,开通长话清流至三明载波电路和市话整修引入线。1979年9月,全县木电杆改换水泥电杆,并完成市话“F地”与架空电缆3.63皮长公里和183.9芯线对公里,完成磁石改共电安装。1984年2月,市话交换装备改装复式共电交换机,同时开通田源12路载波。1987年,市话改埋式地下电缆管道,并架设嵩口至下和村级线路1条。至1990年,全县有中继线电路42条,中继线障碍历时仅11分钟/百对公里;农村电话为83.5杆程公里;明线线条为550.4线对公里;明线长度由原1277公里延伸至1567公里;电缆进入和中间介入为1.42皮长公里,并增开12路载波机1套和二路机2套,交换业务电路11路;更换农话交换机2台,出租长话电路2路,租费达7800元;开通联络电路1路,长话业务电话12路。全年开通电路日总数为5110日。新架设由清流至嵩溪的线路2条。

  设备 民国34年,清流县政府电话室仅有总机1门,摇把式电话机6部。

  1953年9月,根据省邮电局规定,县人民政府电话室并入清流县邮电局,时有总机3门,电话机9部,其中磁石式电话机3部。在原线路基础上,增加田口至沙芜至灵地杆线电话185公里,开始办理电话业务。1956年7月,安装会议电话,县党政领导机关可直接通过电话收听省、市领导机关工作布置,同时可直接通过电话对全县乡村部署工作。1976年后,邮电设施有新的发展,装通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调控农村电话、长途电话、会议电话。1983年,开通国际长途电话由福州接转的拨号线路。1984年,市话交换设备由原磁石二线共电改为复式共电交换机,并由300门增至600门,临时扩容达150门。农村电话中继线电路增至23条,继线长度746对公里,中继线障碍历时仅12分钟/百对公里;农话交换机容量240门,载波电话终端机16部,其中单路12部,三路4部,环路载波分机3部;电话机520部,其中接入邮局交换机总容量150门,实占82门;杆路长度457杆程公里;明线线条长度15671对公里,电缆长度2.5皮长公里,中继线进入及中间介入电缆1.6皮长公里,集镇用户电缆0.9皮长公里,增开12路载波机1套、二路机2套;用户从1956年的17户增至1988年的671户。农话中继线路34条,新架设嵩口至下和村级线路1条。1988年,县人民政府无偿投资40万元,进行市话、长话自动微波通信设施安装,1989年10月建成2250平方米电信大楼,开通DHT—09型2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实现市话自动化,部分农话进入自动电话交换网,长途电话使用电子计算机自动计费。

表9—6

  1990年主要电信设备一览表

  

  长途电信设备

  长途交换机

  部

  2

  每部30门

  三路载波机

  部

  1

  十二路载波机

  部

  1

  半自动长途终端机

  部

  1

  每部容量3路

  市内电信设备

  共电交换机

  部

  7

  每部容量100门

  市话杆路长度

  杆公里

  16

  主车站方向

  电缆长度

  皮长公里

  7.5

  主西山区

  市话交换点

  处

  1

  市话电话机

  架

  676

  其中接邮电局496部

  用户交换机

  门

  340

  用户线对数

  对

  620

  农村电信设备

  农话交换机

  部

  13

  总容量640门实占384门

  三路载波机

  部

  4

  单路载波机

  部

  12

  磁石交换机

  台

  13

  总容量490门

  会议线路终端机

  部

  28

  会议电话汇接机

  套

  2

  二、电 报

  民国32年,省保安处在清流设第廿七军军用电台,设备有收发报机。1953年8月,县邮政局开始电报通信业务。1964年10月起,县以下地方国营和公社集体所有制的小型电台由邮电部门统一管理。1979年10月,增置单路载波机(ZB—303B福州)1部,同年2月添置电传机(BD○—55型519厂)4台。

  1979年,实行电话、电台机线设备维护和包机包线责任制管理,从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1983年12月1日始,执行省邮电局调整国内普通电报和新闻电报资费规定:普通电报原每字三分调为七分,新闻电报由原每字一分调为二分。

  电报业务量:1955年出口2118份,进口761份,转口67份,免费电报207份;1958年进、出、转口计3300份;1963年出口13008份,进口12553份、转口6701份;1980年出口24677份,进口20505份;1987年出口27527份,进口24015份,综合计费1.12万元;1988年进、出、转计6200份,计费1.67万元,比1987年计费增长49%;1990年进、出、转计57655份,收入5.17万元,比1988年增长2.1倍。

  1989年电报进入全省自动报网,使用电子电传打字机,实现来报汉字自动译码。1990年,县邮电局的电报网路设备有:载波机1部、55型电传打字机(PACT—220)5台,译码机1部、5单位自动发报机1部、人工机2台、四路插报机(BEPOIN)2台、载话端机(ZZDOPA)1台、短波收讯机2部(BK型功率15瓦)、短波发讯机(输出功率30瓦)2部、电报电路4条。

表9—7

  若干年份邮电业务统计表

  

  年份

  平函(件)

  包件(件)

  汇票(张)

  报纸(份)

  杂志(份)

  电报(份)

  长话(张)

  市话(户)

  农话(户)

  1950

  17002

  83

  1285

  739

  148

  1952

  34699

  197

  3084

  8635

  3125

  1320

  346

  1956

  264316

  4166

  21170

  248894

  26752

  2940

  1962

  815480

  15465

  30236

  258249

  12660

  32495

  23164

  86

  1965

  816742

  9361

  64527

  648549

  36239

  23341

  27386

  91

  124

  1970

  1194600

  29549

  62511

  888544

  13233

  15980

  31016

  108

  130

  1975

  1078380

  34384

  61254

  1646345

  86723

  34869

  47142

  154

  240

  1980

  1365508

  26364

  73431

  2061246

  178580

  53505

  82254

  218

  446

  1985

  1631800

  38500

  83900

  3445800

  395200

  54700

  121600

  334

  514

  1990

  1548661

  28314

  72673

  3230440

  229400

  57655

  250005

  845

  402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2023009287号-1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35120210013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