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旧栏目 > 清流县志
第一节 线 路
2011-05-19 16:00:00  来源:  责任编辑:邱东莲  

  一、古 道

  宋元符元年(1098),清流设二驿:皇华驿,有驿道35公里,自嵩溪上至县城,下至林畲五通凹与归化(明溪)交界。九龙驿,有驿道40公里,自沙芜塘铁石矶至县城。

  县内古道有五条通邻县干线古道,以鹅卵石砌路面,路宽1米多,可骑马乘轿通行。

  通归化县,由县城北门出城,经雷公铺、牛屎塘、上坑亭、嵩溪、茶亭岗、林畲至五通凹顶分界入归化县城,全程50公里。

  通永安县,由县城东门出城,经杨梅潭、崆峡岭、嵩口坪、围埔亭、梓材坑、木南青、沙芜塘、矶头行、大岭顶分界入永安县城,全程100公里。

  通连城县,由县城东门出城,经杨梅潭、崆峡岭、嵩口坪、马排、药范、田口、李家分界入连城县城,全程100公里。

  通汀州府(今长汀县),由县城南门出城,经三角尾、十里铺过宁化黄地桥、杨梅涧、石牛入汀州府城,全程100公里。

  通宁化县,由县城北门出城,经渡背街、三里亭、白石桥、墟坪上、夹路亭、车坑、杨家店、暖水塘、铁炉凹分界入宁化县城,全程30公里。

  此外,全县还有160条主要乡村古路,总程为6576公里,路面宽多为1米,铺砌卵石或泥路面。

  二、公 路

  (一)建设

  民国22年(1933)11月,福建省建设厅投资修建由连城至江西石城公路,并接线通宁化禾口,经清流长校。民国24年整修,接线宁化安乐路段,经长校、里田,在县境内全长20公里。民国25年、36年,李品芳和林善庆两任县长,先后征工派款修筑县城至安乐简易公路,只挖出路面,未能通车。1953年,县人民政府决定重修该路,由建设科主办,发动民工上场,于1954年修通22.5公里的简易公路。1957年制定第一个公路建设五年规划,1958年实行规划,修筑县道北沙(北团~沙芜)和大灵(大路口~灵地)路,至1976年全部完工。北沙、大灵两条县道干线公路建成,县内南北公路交通连接成整体,南通连城,北接省道荆谢干线直通三明,使县城至南部5个公社交通里程减缩一半,沿线森林和地下资源得到充分开采利用,促进清流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根据中央全民办交通的方针,县交通管理部门制定规划,调集民工,修建乡村大道45条59公里,架设嵩口、田口、嵩溪等公社辖属农村简便桥梁7座,初步改善运输条件。此后,县交通部门继续贯彻“民办公助”方针,鼓励农村生产队自筹资金修建简易公路,并从技术和经费方面给予资助。1990年,全县15个乡镇有乡镇公路44条,全长223.6公里。林业公路18条166.7公里,厂矿专用公路5条57.1公里。

  清流境内主要公路有文石干线、荆谢干线等。

  文石干线 民国22年11月,福建省建设厅修建由连城至江西石城公路,后又接线通宁化禾口经清流长校。民国24年整修,接线至宁化安乐路段,经长校、里田。1952年秋,国家投资40.40万元,由省交通厅筑路大队施工整修全线,1953年春,全线竣工通车。省交通厅鉴定为四级省道公路,泥结碎石路面。1979年后,经逐年整修改弯降坡,线型有很大改善。县境内20公里达到三级公路标准,路面等级为中等。1983年7月改称建文线。

  荆谢干线 从三明荆西镇起,经明溪、清流至宁化谢坊,全程131公里。1956年由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三工程局第四工程处修建清流城关至宁化谢坊路段,1957年10月竣工通车,为四级省道公路。1983年改铺沥青路面,改弯降坡升级为三级路,1987年7月改称洋万线。该线在清流境内全长52.4公里。

  北沙公路 1958年,为适应南山铁矿的兴建,开筑首条县道干线,同年8月开工,由连城老鹰下接线,经赖坊至沙芜。全长41.98公里,从全县14个公社调集4450名民工上场,全段包干施工。同年10月,全线竣工通车,为四级县道公路,泥结碎石路面。

  大灵公路 1959年7月开工,从省道干线荆谢公路大路口接线,经嵩口、田口、邓家至灵地公社。全长48.67公里,工程分期分段施工:1959~1963年修通大路口至□埔路段;1969~1970年修建灵地至邓家路段;1974~1976年续修田口至邓家路段,完成全线最后工程。全部工程调集10个公社75个大队2800多民工上场。1976年4月26日,全线工程竣工通车,为四级县道公路,泥结碎石路面。

  

表9—1

  地方公路情况表

  

  

  路别

  线路名称起止地名

  全长(公里)

  技术等级

  竣工年份

  县

  道

  北沙线

  北团——沙芜

  41.977

  4

  1959

  大灵线

  大路口——灵地

  48.67

  4

  1976

  乡

  镇

  公

  路

  长校乡

  沙坪——黄石坑

  12.6

  等外

  1976

  长校——江坊

  1.1

  等外

  1977

  长校——茜坑

  1.7

  等外

  1977

  江坊——留坑

  1.5

  等外

  1974

  河排——荷坑

  6.7

  等外

  1972

  林畲乡

  林畲——曾坊

  1.7

  等外

  林畲——孙坊

  1.7

  等外

  1979

  林畲——岭干

  13

  等外

  1978

  林畲——向阳

  6.1

  等外

  1977

  林畲车站——乡政府

  1

  4级油路

  邓家乡

  邓家——坑甲

  1.8

  等外

  1973

  高段——下芜

  2

  等外

  1973

  余朋乡

  余朋——东坑

  5.4

  等外

  1977

  新桥板——芹溪

  1.5

  等外

  余朋——蛟坑

  4.2

  等外

  温郊乡

  小池——温家山

  3

  等外

  1978

  赖坊乡

  官坊——赖坊煤矿

  4

  等外

  1977

  东山——姚家

  1.4

  等外

  1958

  赖坊——南山

  1.6

  等外

  1958

  田源乡

  高段——鱼龙岗

  7.9

  等外

  1980

  白塔——白石

  29

  等外

  1990

  城关

  城关——暖水

  9.8

  等外

  1987

  03厂——南岐

  1.0

  等外

  里田乡

  里田——廖坊

  6.7

  等外

  李家乡

  早禾排——吴家

  1.6

  等外

  1975

  罗坑——琴源

  6.5

  等外

  罗坑——古洋元

  2.5

  等外

  1978

  嵩口镇

  □埔——大元

  5.4

  等外

  1976

  □埔——梓材

  2.95

  等外

  1976

  芦坑——立新

  3.5

  等外

  池峰——高赖

  3.35

  等外

  1974

  小溪——和元

  3.1

  等外

  □埔——马排

  3.45

  等外

  1978

  □埔——田口

  13.8

  4

  1975

  灵地乡

  灵地——姚坊

  3.3

  等外

  1966

  灵地——青甲

  1.85

  等外

  1978

  灵地——洋元

  1.3

  等外

  嵩溪镇

  嵩溪——大坑

  7

  4

  1975

  黄沙口——五家坊

  3.7

  等外

  1976

  嵩溪——时州

  4.3

  4

  1960

  嵩溪——青溪

  10.1

  4

  1960

  黄坊——高地

  6.3

  等外

  河龙——罗元栋

  5.8

  等外

  1973

  嵩溪——罗陂岗

  7.4

  等外

  厂

  矿

  公

  路

  李长线

  李家——长灌

  7

  4

  1963

  嵩青线

  嵩溪——青溪

  7.5

  4

  1963

  嵩行线

  嵩溪——行路坑

  18

  等外

  1962

  罗口煤矿

  药范——罗口

  13

  4

  1960

  横铜线

  横溪——铜盘

  11.55

  等外

  林

  业

  公

  路

  嵩青线

  嵩溪——青溪

  7.5

  4

  1963

  清拔线

  清流坪背——拔口

  17

  4

  1961

  口拔线

  拔口——右拔

  6

  4

  白左线

  白石桥——左拔

  18.25

  4

  1960

  嵩庄线

  嵩溪——庄前

  10

  4

  1961

  嵩庄线

  官坊——寨下

  0.984

  等外

  嵩庄线

  嵩口一黄沙坑

  1.7

  等外

  余芹线

  余朋——芹口

  12

  等外

  1975

  嵩桐线

  嵩溪——桐坑

  21

  4

  芹银线

  芹田垄——银坑

  5

  4

  磜丘线

  磜下——丘元

  4.5

  4

  田翁线

  田源——翁坊

  7

  4

  拔上线

  拔口——上村

  5

  4

  芹太线

  芹口——太山

  5

  4

  横溪线

  城关——横溪

  12.3

  4

  田廖线

  田源——廖武

  5

  4

  里梧线

  里桥——梧地

  14.5

  等外

  田荷线

  田源——荷坑

  14

  乙级三类

  (二)公路养护

  1968年8月,设立清流养路工区。1979年7月,改称清流公路段,为福建省交通厅公路局三明公路分局派驻机构,分设林畲、玉华峡、上坑亭、中段、苗圃、城关、杨梅涧、沙坪、里田、李家、罗坑、赖坊、上坪、灵地、大路口等16个道班。

  1979年9月,全国开始公路普查登记,清流县注册乡、村、厂矿专用等外公路44条,里程199.834公里,公路段列养4条社队公路29.2公里。1984年2月,省公路局批准清流城关至左拔16.4公里乡村等外公路列养。同年,三明市交通局和县交通局与乡镇组成三级鉴定组,对清流地方公路进行全面技术等级标准鉴定,重新制定分级管理措施,11条乡镇公路93.3公里养护管理具体落实到乡镇,实行承包责任落实到人。林业公路由林业部门设养路工区,专业养护。1990年,全县列养公路28条388.86公里。其中省干线72.4公里,县道90.65公里,乡村等内路15条98.1公里,等外路19条127.71公里;专业养护163.05公里,地方养护158.15公里,用路部门自养67.8公里。全县设养路道班14个,养护人员348人,其中专业道班12个128人,地方道班2个220人。公路绿化19.5公里,植树34500株,其中县道北沙公路绿化15.2公里,行道植树17300株。公路沿线基本成荫。

  三、航 道

  九龙溪 在城关一段又称龙津河,是清流县通航的大河,航道全程70公里,可通木船,上游河段有七姑龙滩、青州坑门口滩、萧家门口滩、龙王滩;城关至嵩口河段有黄石滩、百石喉、三芦滩;嵩口至沙芜河段有沧龙门口滩;沙芜至永安河段有九龙十八滩。上游七姑龙滩,与下游九龙十八滩尤险恶,古有“九龙十八滩,十船进入九船翻”之说。

  九龙溪航道曾多次整治,元至正间县尹陈友定、明成化间知县凌寀、清代梓材坑村民马天麟都曾于冬季水涸、礁石露面时组织民众除险炸凿。民国26年,福建省建设厅沙溪炸滩工程处派工程队驻清流半年之久,炸治九龙十八滩,主治最险的三龙、五龙。民国29年整治龙津河上游七姑龙滩,下游黄石滩、百石猴滩。

  1958~1963年,县交通局成立龙津河航运整治工程组,投资59.64万元,由永安航道工程专业队承担整治工程,整治九龙溪上游七姑龙,下游黄石滩、百石猴滩,疏浚田口溪淤塞及排除暗礁。1963年9月,经清流县组织验收小组实地验收龙津河70公里航道与支流田口溪基本排除险恶暗礁,航路较前顺通。

  70年代初,国家分别在嵩口坪和安砂修筑电站,在清流境内的九龙溪已分成二段平湖,城关至嵩口12公里,嵩口至安砂58公里均可通10~15吨的小汽船。

  田口溪 是九龙溪最大支流,由田口至沙芜,可通中型木船。航程20公里。

  嵩溪溪 50年代前,从高赖至嵩口一段可通小木船,1956年,公路修通,河床淤塞停航。

  

表9—2

  通常年份通航航道情况表

  

  河流名称

  河流总长

  分段起止地点

  通航里程(公里)

  通航船舶(吨)

  枯水期航道深度

  水深(米)

  宽度(米)

  弯曲半径(米)

  田口溪

  25公里

  田口~沙芜

  25

  3

  0.3

  4

  九龙溪

  70公里

  城关~嵩口

  12

  8

  1.5

  8

  100

  嵩口~沧龙

  15

  3

  0.4

  5

  35

  沧龙~永安安砂

  43

  3~40

  1.5

  10

  100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2023009287号-1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35120210013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