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旧栏目 > 清流县志
第四节 邮电管理
2011-05-19 17:19:00  来源:  责任编辑:邱东莲  

  一、行政管理

  1950年2月,县人民政府接管县邮电局。由原局人员维持邮电业务。1952年,根据政务院通知,邮电企业实行邮电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清流邮电局设办公室和业务、人事、总务三组。1953年9月,县政府电话室并入,增设电话管理组。1958年,邮电管理体制下放地方,造成此后多年邮电企业内部职能管理机构设置不协凋。1969年,邮电机构分开设置,电信归人武部管理。1972年,县邮电局与工业、交通合并为工交局,邮政与交通改为联合服务社,取消邮电职能管理。1973年3月,恢复邮电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邮电企业内部的职能管理机构设置逐步完善,1980年4月,县城至公社的电话纳入省邮电计划管理,县邮电局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公社至生产队电话,由公社自建自用,自负盈亏。1990年,县邮电局设话务、报务、机修、补修、营业、邮件、发行、投递、储汇、稽核等10个组。

  二、劳动管理

  解放初期,开展邮电业务仍留用解放前原班人员。1953年,县内电话并入邮电局,职工归省局管理,当年,全局21人。1956年,根据邮电部颁发的《邮电生产人员暂行编制标准(草案)》,清流邮电局定编26人,缺员部分可按计划招收。同时,制定劳动保护,进行安全教育,发放劳保用品等。1958年,邮电管理体制下放,造成管理混乱,当年发生邮电漏接2次,差错邮件116件。1962年,乡邮电所一营业员利用职便涂改汇票存根22张,贪污1380元,盗窃进口国际包裹内食品,造成极坏影响,受到法律制裁。1963年,检查发现挪用的邮电营收公款6522元,错发平信22封。1963年始,控制计划外人员费用,对职工退休后留用,工人转正定级、晋升、晋级、职工奖励与处分等事项均有明确规定。1981年,县邮电局配备纪检干部1名,加强劳动纪律检查。1983年6月,县邮电局制定《话务组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办法》,加强劳动管理。1986年,实行邮电企业职工任职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部分企业开始实行经济承包制。1988年,县邮电局设立计量室,加强对劳动效益的管理。至1990年,全局共有155人,其中编内142人,累计发放劳保费用12.27万元。

  三、技术质量管理

  解放初期,邮电技术落后,县内只有1名机线人员,负责邮电设备维修与管理。1961年,实行长途电话生产岗位责任制的管理制度和长话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开始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维修管理工作,但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差错、失误率均比较高。1964年,审核540项邮电技术指标中,差错115个,差错率达21.3%。“文化大革命”期间,管理更为混乱,技术质量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1979年,实行机线设备维修的包机包级责任制管理,当年长话、电报设备完好率达100%,农话设备完好率93%。市话平均障碍、用户平均障碍历时、中继线平均障碍历时都比上年大大缩短。同年,依据省邮电局下达质量考核指标,对邮件、电信的失密、失件、损坏等方面加强管理。1982年,县局成立TQC领导小组,对邮政、电信业务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1985年,实行邮电业务台帐管理,设立邮政监察员,加强邮政业务质量管理。同时贯彻省邮电管理局下达邮电通信质量指标,主要指标全部达标。1988年进行质量考核,给据邮件损失率、机要文件延误差错失密率等各项指标全部合格,其中给据邮件差错率为1.57‰,全县标准化支局所有2个。1990年,机要文件延误差错率为0,全县标准化支局所5个。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2023009287号-1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35120210013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