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春,国营贸易公司永安办事处下伸到清流城关和沙芜,开设工业品批发站,县内始有国营商业。1953年12月,全县设立14个粮食交易所。1956年先后成立花纱布、百货、食杂、专卖、饮食和医药公司,分支机构有百货公司6个门市部、饮食公司8个饮食店、医药公司6个门市部。1956年6月,成立县商业局,自此,国营商业由商业局管理。
1957年12月,国营、供销合作社实行城乡经营分工,国营经营城关商业,供销社经营农村商业,原县供销社经营的工业品移交国营,基层社向国营商业进货。 1959年3月,商业部门在田口设供应站,在嵩溪、沙芜设采购站。猪、禽、蛋、煤油、医药业务分别于1951、1964、1965年划归国营商业部门经营。至此,县内的商业行业分工基本定型。虽然经历清宁并县、分县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商业机构有很大变化,行业之间的分工却比较明确。 1961年,增设外贸公司,1965年,新设县食品公司及分布在各乡镇的13个食品站。1978年,在城关的国营行业机构有:百货、五交化、糖烟酒(糕饼)、石油、食品、医药、饮食服务(旅社、理发、照相、浴池)等7个公司、1个厂、12个行业共55家,从业人员337人。 198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专业公司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外,都根据本企业的财力、人力,兼营其它企业的商品,如百货公司兼营交电、家电商品;食品公司经营百货、服务业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跨行业经营范围越来越普遍,对市场的繁荣,方便人民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至1990年,全县国营商业系统有干部职工244人,有百货、五交化、糖烟酒、饮眼、食品、石油、烟草、医药8个专业公司,7个批发部,35个零售网点,10个食品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