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为繁荣经济,活跃城乡市场,方便群众,进行物资交易,县、区人民政府组织国营商业、供销社等部门的工业品下乡推销的同时,还举办物资交流会,其交易气氛比庙会更加热闹。1953年6月23日至28日,在全县各地首次组织物资交流会,参加人数21265人,成交总额32683元,其中国营公司销售16500元,合作社销售2370元,农民收入13813元。销售工业品占41%,手工业品占19.25%,土特产品占39.75%。同年下半年,在全县主要集镇先后举行5次交流会,成交总额达76800元(嵩口坪一次未统计在内),其中工业品成交24576元,占32%;手工业品成交11520元,占15%;其余大部分是土特产品,成交额40704元,占53%。除满足农民生产、生活资料的需要外,还收购农副产品。灵地(11月)、嵩溪(9、11月)举行的三次交流会,上市耕牛127头,成交97头;推销农具达691元。嵩溪11月9日的交流会,仅毛边纸上市1158刀,国营收购481刀,合作社收购382刀,私商收购150刀。 1956年,城关、嵩溪、赖坊、灵地、嵩口坪、沙芜塘、田口等地分别举行物资交流会后,因各乡村落都有商业网点,农民购销活动方便。1963年9月,城关举行物资交流会,国营商业交易额5.5万元,以后物资交流会长期停顿。直至1987年11月3~5日,嵩口举办物资交流会,商品成交额82.61万元,各种物资成交量10.66万公斤。随着市场经济的剧烈竞争,城乡物资交流中出现有奖销售等活动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