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 糖
解放前,清流多从江西调进食用软糖和板糖,还有少量的冰糖和洁白糖。1952年,供销社也以销售红糖、板糖为主,白糖、冰糖为次,年销售量为76吨,多从漳州、泉州等地购进。60年代,食糖来源短缺,实行定量发票供应。70年代以销售白糖为主,年销售量为40吨。80年代销售量大增。1982年,取消凭票供应,销售量为413.3吨,为最多的一年。1990年,全县国营食糖销售量197.6吨。
二、卷 烟
民国时期,清流城乡群众多吸土烟。有黄烟、黑烟、土卷烟、烟丝等。大部分由烟民种植、加工、销售。解放初期仍然如此。1952年,供销社始销售5箱卷烟。随着吸烟者增加,1959年,全县销售卷烟达350箱。1960年始,卷烟货源奇缺,供不应求,丙级以上卷烟,实行定量凭票供应,当年销售391.6箱。1980年销售2136箱。1990年销售2853箱。比1980年增长33.6%。
三、酒
清流城乡群众,历来多自酿糯米水酒食用,自酿自销,卖酒的专业店家很少。
1955年,县供销社创办酒厂,当年投放市场供应86.35吨。1956年供应294.15吨。同年7月,成立专卖公司,酒类实行专卖,供销社销售需向专卖公司进货。县人民政府禁止私人酿酒上市,新建的清流酒厂产品有黄酒、清流红等,均以糯米酿制。60年代初,酒类实行分配销售,外地瓶装酒如白酒、葡萄酒等相继涌入市场,供应品种以黄酒为主,杂以配制酒、葡萄酒,白酒销售量较少。1978年后,粮食连年丰收,农民自酿酒增多,市场供应向中、高档优质酒转化。1983年后,啤酒逐渐畅销,酒类消费水平大大提高。1988年共销售各类酒569.5吨,1990年酒类销售553.2吨,供应品种除白酒、红酒、黄酒外,还有啤酒等。
四、食 盐
清流食盐一向从外地调进,清代以从广东调进为主。民国时期,商人贩运闽盐、粤盐。民国30~34年(1941~1945)实行计口授盐,制发盐证,由各乡镇分设盐子店,向本省盐务管理处总购,回店分销,每人每月准购9小两。民国34年,由商人自由贩卖。解放初,人民政府组织群众肩挑运输,1956年以前,食盐由长汀、宁化进货,保证食盐供应,价格稳定,长期保持每斤销价0.15元。至1988年,才调高至0.22元。1952~1988年,年平均供应565.8吨,1990年,全县销售食盐799.4吨。
表10-5 |
若干年份商业部门部分副食品销售统计表
|
单位:吨
|
年 份
|
食 糖
|
卷烟(箱)
|
酒
|
水产品
|
食 盐
|
1953
|
6.45
|
5.1
|
|
|
85.7
|
1957
|
93.45
|
194.3
|
753.07
|
38.5
|
514.95
|
1960
|
37.35
|
391.6
|
373.25
|
41.75
|
940.55
|
1962
|
135.15
|
204
|
257.25
|
63.75
|
550.70
|
1965
|
132
|
886
|
248.8
|
37.00
|
535.10
|
1970
|
240.40
|
4602
|
254.30
|
37.00
|
835.80
|
1975
|
300
|
1073
|
376.15
|
161.55
|
803.65
|
1978
|
378.1
|
1494
|
420.6
|
434.95
|
1061
|
1980
|
454.85
|
2136
|
938.35
|
275.85
|
815.75
|
1985
|
770.25
|
6266
|
472.30
|
502
|
1203.53
|
1990
|
197.60
|
2853
|
553.2
|
134.2
|
7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