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普宣传 解放初,清流县开展科技普及宣传工作,以农业技术为主。1956年,县科普协会成立,扩大科普知识的宣传范围,以出版刊物、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宣传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协助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建立试验田,进行技术指导。“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普宣传活动停止。1976年5月,恢复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宣传形式多样,方法也更为灵活。1979年,县科协创办《清流科技》,至1990年共出29期,印发3.8万份。1981年,设立科普画廊,当年出刊12期。1981~1982年,县、乡科协举办科普讲座589场,听众26800人次;举办技术讲座313场,听众19809人次。1989年,县、乡科协出科普专栏620期,印发宣传材料14919份,放映科技录像36场,科教电影23场,开展科技赶墟活动87次、广播宣传56次。1990年,全县各乡镇均建起科技中心,有活动室55个,宣传栏152个,科技夜校43所,宣传用声像设备9套。此外,县内厂矿建立科技活动室5个,有声像设备5套,投像设备1套。 二、信息交流 1981年,各公社相继建立农业技术咨询站,开展农业技术咨询,主要为耕作技术和植物保护两方面内容。当年,接待群众咨询13564人次。同年,县科委从省科技情报所引进国外新技术“玩具火花枪”,由县汽枪厂生产,经济效益较好。 1985年,县科技情报所成立,建立健全各类科技图书资料,聘请乡镇、厂矿、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21人为业余情报员。利用《科技信息》、《清流科普》与全国各地635个科技单位,建立起长期情报交流协作关系。每年外来资料约7500份,先后引进“再生水稻高产”、“木薯新品种技术”、“高级籽粒苋的栽培技术”、“冬桃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无根豆芽培育”等新技术在县内推广。 1989年,县科协科技中心开展科技扶贫,从福建省化工研究院引进生产一级品以上的碳酸钾生产项目,在里田乡施工、安装,一级品率达100%,年产值250万元。 1990年,全县各乡镇有农业技术咨询站15个,接待群众咨询74564人次。全县购买、收订科技图书3500册、科技资料5600份,各种科技期刊1760种。 三、技术培训 60年代前,培训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技术,一般采用以会代训形式。7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进行各类专业技术培训。1976~1978年,清流开始派出农业科技干部赴海南学习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并在县“五七大学”举办3期杂交水稻农民技术员培训班,每期半年40人,共培训120人。1979年,又先后派出168人赴海南学习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80年代后,每年都举办以农业为主的各类技术培训班。1985年,派出科技专业户12人到浙江农业大学和省内有关单位学习。并邀请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从事珍珠研究的工程师、三明市真菌研究所技术员、冶金部包头稀土研究科技人员及省畜牧局专家等来清流讲授珍珠养殖、食用菌栽培、稀土矿的提取和应用及国内外畜牧发展情况等。1987年,县科委组织30人参加三明市科教中心培训,有56名科技人员参加“现代工程师”电视函授大学学习。1988年,东华乡对历年来回乡的高初中毕业生626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统考择优录用,并选送25名优秀青年农民到高等院校培训。同年,县科协组织100余名农民青年参加中央农业函授大学学习。至1990年,全县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87期,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7100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