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旧栏目 > 清流县志
第三节 小学教育
2011-06-09 16:23:00  来源:  责任编辑:黄柳青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县令郭承桂采纳余国熙、邹聚英等人的建议,在龙津书院旧址创办官立敦本小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名县立丰山高等小学堂,有学生30多人。此外,在城关南、北片各设初等小学堂一所。
  民国元年(1912),县立丰山高等小学堂改称县立丰山高等小学校。江乐天在家乡长校乡江坊村创办第一所乡村小学——江坊小学;张凤文在小塘前创办育英小学;罗海山在古坑创办锄经小学。民国4年,黄菊华、黄昌涛在灵地创办广益小学;里田罗占魁创办育才高等小学校(学制3年);姚坊村创办姚坊小学;还有闽山、培材、育正、惜阴、菁莪等小学也陆续办起。至20世纪20年代,各乡及个别较大的村都办起小学。但由于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社会不宁,民不聊生,学校常因经费无着,得不到正常发展。
  民国21年,县苏维埃政府在里田、长校、林畲等乡创办8所列宁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学生除学习文化外,还学习军事、站岗放哨、帮助红军家属劳动。长校列宁小学的军事操成绩优异,获红军第一○一团团部奖旗。民国23年,红军撤出清流,苏区教育停办。
  民国24年,县成立义务教育委员会,推行义务教育。当年培训教师50人,并开办短期小学,各区乡设立中心国民学校,较大的乡村设立完全小学,有办学条件的村庄设立国民初级小学。同时,还发展民众短期小学(亦称中山民众学校),由联保主任兼任短期学校董事长,督促短期教育的施行。次年,原有普通小学学生900人;增设普通小学15所,招生680人;开办短期小学19所、27个班,招收9~12岁儿童1266人;新办中山民众学校8所,设有成年班、妇女班、儿童班,儿童班招生553人。全县3区27乡镇27个联保,学龄儿童5918人,包括中心国民小学在内共有小学59所,私塾46所,塾童513人。在学儿童3393人,入学率达56.7%。
  抗日战争期间,实施战时国民教育,规定9~30岁的都应入学,成年人还要参加军训。学校常因经济困难而停办或缩办。民国30年,全县有中心国民学校7所,保国民学校25所,中山民众学校8所。民国37年,全县有中心国民学校11所,保国民学校22所,私立小学2所,教职工82人,入学率32.3%。民国38年,许多学校解散停办。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贯彻“先行恢复,维持现状,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接管国民政府办的学校,有计划有步聚地发展教育事业。1950年3月初,吸收旧中小学教师和知识青年75人,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于4月初分赴24所学校任教。入学学生1604人。1952年,小学教育发展较快,有小学64所,在校学生3546人,教职工173人。
  1953~1955年,小学教育贯彻“保证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县政府提出方案,对小学实行定员定编,合并班级,加以整顿,建立4所中心小学,裁并民办小学,建立和健全学校工作规章制度。1955年,执行新的教学计划,贯彻省颁《关于小学行政组织、会议制度及学籍管理试行意见》,当年有学校63所,学生3633人,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1956年,贯彻“加速发展,提高质量,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大力发展民办(社办)小学,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当年,全县小学增至97所,在校学生5270人,学校布点伸至自然村。1959年,继续“大跃进”,开展群众办学,在校学生增至764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0%。但许多新办小学由民办教师任教,教学设备差,教学质量也差。
  1960年,全县压缩学校26所,精减教师103人(回乡69人,调出34人),动员超龄学生回乡务农,在校学生减至4919人。1961年,精减初小5所,压缩教师55名。1962年上半年,全县有中心小学12所、完全小学2所、初级小学39所,学生3725人、教师197人。1963年,贯彻“学校以教学为主”的指示,强调按校历办事,制止随意停课,在校学生增至5563人。1964年,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半耕半读小学(原简易小学)有较大发展,当年在校学生6914人、教师421人。翌年,从晋江县接收140名“半耕半教志愿兵”(高中毕业生)任教,小学师资短缺问题得到缓解。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大批小学领导和教师被批斗。1968年,学校陆续复课,但在“读书无用论”影响下,学校仍处于无政府状态,放弃基础知识学习,废除闭卷考试制度,实行开卷考试,废除留级。同年11月,“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各小学,小学由贫下中农管理,师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74年,城关两所小学分别改称为“红卫小学”和“坪背小学”。1978年,各公社所在地的小学重新改为中心小学,成立学区。城关小学改为县实验小学;红卫小学改为城关中心小学。全县学龄儿童入学人数25128人,入学率达87.5%。县实验小学、嵩溪小学被定为地区重点小学。1984年,小学教育作为县教育工作的重点,集中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小学教育工作,县、乡、村各级集资,改善办学条件。1985年,普及小学教育的“四率”达到省颁一类标准。翌年,经市检查验收,确认为普及初等教育,受到省表彰。1987年,经省、市教育、财政部门验收,基本实现“一无二有”。1989年,在龙津镇和田源乡实现五年初等义务教育。1990年,全县在校学生14815人,教职工87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7%,在校学生巩固率达99.24%,小学生毕业率达100%,普及率达99.6%。小学“四率”连续五年达省颁一类标准;流生率控制在0.9%以下,低于省市的控制线。当年,全县小学228所,除实验小学外,有中心小学14所,完小71所,厂矿子弟学校4所,单双人校138所。经市教委检查验收,确定实验小学和田源、温郊、东华、长校、李家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为合格小学。
  
表24—2

若干年份小学教育情况表
  

年份

校数(个)

班级数(个)

在校数(个)

毕业数(人)

招生数(人)

教职工数(人)

合计

公办

民办

 

1948

35

30

3183

 

 

82

 

 

 

1950

24

62

1604

 

711

71

 

 

 

1951

66

142

4040

288

1469

135

 

 

 

1952

64

140

3546

482

1630

173

 

 

 

1957

92

178

5292

660

1545

217

 

 

 

1958

125

240

7024

958

5439

265

 

 

 

1962

82

195

4096

307

1215

214

 

 

 

1965

158

309

6853

1036

 

401

 

 

 

1970

193

270

10817

1101

 

582

 

 

 

1975

342

1061

25624

2635

 

1067

538

529

 

1978

285

899

25128

4075

 

1238

602

636

 

1980

255

744

20608

2147

3608

1000

515

485

 

1985

237

741

18088

2641

2386

1080

571

509

 

1990

228

704

14815

2496

2540

878

668

210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2023009287号-1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35120210013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