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清流文苑
《诗歌难写是精神》
2011-07-29 16:38:00  来源:  责任编辑:邱东莲  

清流三月三诗社相当独特:现代诗人与近体诗人一起吟唱,老叟与青年同堂切磋。他们当中,有剿匪老战士、省人大代表、高知、当地文艺界领导、离退休人员、打工者 ……其中,徐逢宝、陈小三(巫嘎)等,已在全国诗坛小有名气。

他们写诗,重在写一种精神,而诗歌最难写的莫过于精神。

现代人写近体诗,受格律约束,无法消化新生事物,往往稳定了平仄、韵脚,却也削足适履,失去了生动的气韵和时代的特色。虽然立意高尚,音韵铿锵,但离诗甚远,顶多属于标语、口号而已。失败之处首先在于不是使用诗家语,不以形象思维,根本点却在于没有个人性情,尽是浮泛的公共情意。而诗是最讲个性的文体,必得充盈个人的气质、襟怀、见识和趣味。除此,必然人云亦云,味同嚼蜡。

由此看来,诗社社长徐逢宝的诗探索就值得一品了。这位剿匪老战士著有诗文集多部,写格律诗坚持不以辞害意,务必让精神饱满。这是他的《咏梅》:

白雪霏霏天上来,红梅茁茁林中开。

人间红尘颓萎谢,宇宙傲骨屹花台。

他表面咏梅,其实是颂扬一种高压之下不屈服的人格。不是直白,而是暗示;不止于字面之义,还有言外之意。这才是诗,才能耐人寻味。青年女诗人董美娟的《咏柳》也是言近旨远:

柳垂溪岸最平常,姿态万千不扮装。

时有风来花絮乱,一生娴静碧波旁。

水性杨花,柳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多是轻浮的。而她反其意而写之:承认风来时,柳絮会有一时的乱,但从一生来看,从没离弃过脚下的这块土地,哪怕一生都处于惊涛骇浪的边缘呢!显然,她写的也是一种人格,甚至可以想象为素面朝天而又坚贞的淑女。情思曲折,相当个性化,也就让诗独特,意味深长。

这是形象思维带来的审美效应。长兴居士李必生写《清流越剧》,满目自然景象:芍药柔声歌美刺,菖蒲艳曲唱春秋。风摇弱柳迎新喜,烟罩苍松解旧忧。 但演员风姿活灵活现。在他们之中,首届社长上官新是特别擅长形象思维的。他在《华山棒夫》写道:

半夜披星乘雾去,

三更戴月踩云还。

多么生动的细节!现代人写近体诗而能运用细节,实属难得。有了细节就有了筋骨,能让诗歌鲜明、生动,有立体感,还能含不尽的意味于言外。请看王海演的《梦后作(二)》:

梦魂昨夜忽回家,双扇门扉半掩斜。

入屋呼亲人未见,一炉炭火尚飞花。

写景就是抒情。情景如何?请看一炉尚且飞花的炭火:是少小辛酸的经历,也是老大时甜蜜的回忆;是高亲留下的温暖,也是小辈奉献的感情。王诗人只取片断,刻画细节,全诗质感,余味无穷 ——可谓谙熟诗艺之道。说到细节,对于现代诗来说,尤其重要。陈小三的《我今天看到的落日》写道:

我今天看到的落日

依旧红

在五月的山上

沿着落日

我找到了山涧

水从很高的悬崖上冲下来

水声覆盖了

我肉体里的喧嚣

伸进水中的这截手臂

又是什么呢

五月的山中

松树新长出柔软的松针

水杉的绿色果实

像小拳头

萱草开花,落在山中

晚蝉叫着,我在山中行走

落日在炼钢

城中已增暮寒

如果抹去细节,此诗无法成立。今天的落日与昨天的对比,有什么不一样?诗人说:依旧红。这是他的发现,很一般。沿着落日,他找到了山涧,水声覆盖了/我肉体里的喧嚣,这种的体验是独特的发现,就很不一般了!闲写一笔:伸进水中的这截手臂/又是什么呢,是一时的恍惚,也是时空下的苍茫感。松树新长出柔软的松针”——松针柔软,这样的诗句有着隐忍的张力,于不动声色中产生审美冲击力。同样的,果实 小拳头搭配,也产生张力。有张力的诗句,耐人寻味。 落日在炼钢”——只此一句,只此一个意象的创造或叫命名,陈小三足以配称现代诗人。此诗的最后一句,显然写的不只是落日后的暮寒,也是惊觉人生终如萱草开花,落在山中而起的寒意。这首诗从寻常的事物入手,说当下的历程,由散散落落的细节织成,柔软而有韧劲,精气神弥漫在字里行间。

“三月三的诗人们,属客家人氏,先祖的流离颠沛留下了壮怀激烈的基因。这是县里老文体局长吴传义的《秋》:

落叶飘飘报信来,漫山红遍容颜改。

芦花飞舞风流逐,不息江河入壮怀。

一扫传统诗歌的悲秋情绪,面对流逝的岁月,油然而生的却是豪迈之情:毕竟水流逝,江河在;人活着,情满怀。他这样写《春》:春山细雨润,一夜涨花溪。觉察出了一种潜生暗长的力量,是大自然的,也是人类的。这种激情在诗人黄德骏的笔下以温和的姿态出现,这是他的《乡情》:

廿载离乡偶复归,故园父老情依依。

青山满目和人醉,一片冰心映日晖。

如同醇厚的老酒,这样的诗要细品,才知其中的滋味绵长:何以满目的青山也醉了呢?当然是父老情深。父老何以对离乡廿载的游子如此情依依?只因游子在外,冰心一片从未改。时间压缩之后,不止于乡音不变,连离乡也似乎不曾发生过。这就是诗歌的力量,也写诗的乐趣所在。老诗人丘斌不无夸张地说:人生几许欢欣事,怎及骚坛七步成。事实上,这些古稀老人已成行家里手,写诗轻车熟路。巫廷南妙语迭出,警句连连:人极立名须建德,世风学孝可兴廉刚正捐躯心不改,清贫守节志难移,写出了气节和襟怀。王榕英写起藏头诗,可谓踏雪无痕,比如她《赠张锦明老师》:锦江春色来天地,明月无私照众人。老练课堂教有法,师尊奉献最为勤。 写的仍是一种精神。

三月三诗社将作品结集出版,嘱我写点读后感。我觉得奇怪的是,收入集子的叶国斌作品,不是近体诗,而是音舞诗、现代朗诵诗、音乐快板书,激情澎湃,气势夺人。关于叶诗人的作品,我曾以《诗就是诗,诗有特质》一文对他的诗集《心叶集》作过专题述评,在此不赘。

诗歌难写是精神。然而,三月三,草长莺飞,我们向往着高远的境界,那正是青年诗人陈小三描述过的,录于此,共勉:

白云上面是蓝天

蓝天上面是蓝天

2010.09.09于沙溪河畔

(本文作者詹昌政先生系福建省三明市《三明日报》副总编、福建省作协会员、三明市作协副主席)

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