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西北神奇而美丽的红土地上——清流县,常年活跃着一支科普志愿服务团队。这是一支由退休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具有理想信念、远大抱负、乐于奉献的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她就是“清流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简称“清流县老科协”)。这支队伍的建立,为清流县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和实现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们那种锐意进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乐此不疲的精神,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底。 近几年来,清流县老科协所开展的系列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了老科技工作者“播洒志愿火种、点燃科学火花”的本质特征,展示了老科技工作者“不用扬鞭自奋蹄、二次创业展新姿”的时代风采,绘就了老科技工作者真情涌动、无私奉献的人生画卷。在福建省老科协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清流县老科协被授予“全省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为了科普——他们凝聚一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清流县老科技工作者队伍在不断扩大。退休后的老科技工作者多数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还能为社会做一些事,也很想再做一些事,他们仍然与时俱进地关心着清流县的“科教兴县”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老科技工作者是党和政府的宝贵财富,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开展科普宣传、科技交流、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2003年3月,该县的一批退休科技、科普工作者倡议,经清流县科协研究同意组建了清流县老科技工作者科普服务团。该团成立以来,在科普宣传、科技咨询、学术交流、献计献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青少年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上级老科协组织的好评。在实际工作中,清流县老科技工作者科普服务团所开展的工作已经大大超出原老科技工作者科普服务团的业务范围。遵照中办发〔2005〕9号文件、闽委办发〔2005〕4号文件、明委办发〔2005〕20号文件、县委〔2004〕23号《会议纪要》精神,2005年9月20日,由包玉山、杨先钦、许金铭、吴景云等发起,组建了清流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这支队伍分农林组、卫生组、教育组、电力财会组,目前共有会员68名,进一步把已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实现人才“二次开发”和“二次创业”。 为了科普——他们不断“充电”。清流县老科协自组建以来,特别注重加强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水平。通过召开学习会形式,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及上级会议精神,让会员及时了解掌握重要会议精神,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激发热情,乐于奉献,更好地投入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县老科协秘书处还订阅了《科学与文化》、《福建科技报•三农周刊》、《三明日报》、《三明侨报》等报纸、杂志供会员学习。引导和激励会员重点做好科普宣传、决策咨询服务、注重培育典型、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为把清流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经济强县再创新业绩、再作新贡献。同时,还采取重阳节座谈会、迎新春座谈会、科普讲坛等形式,邀请县内外专家举办科普讲座,不断为会员“充电”。邀请中国太阳能研究院研究员张先梓为会员举办《核能安全与环保》科普讲座,多次邀请三明市老科协副会长、推广研究员程建炎举办《休闲观光农业》、《果品与健康》、《油茶低产园成因与改造途径》、《果品优质化综合栽培技术》等科普讲座,邀请清流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肖步金举办《清流现代农业》等;平时,也安排部分清流县老科协专家会员举办《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倡导低碳理念、走进低碳生活》、《红色清流》、《客家文化》、《清流革命斗争史》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科普讲座。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讲座活动,使会员既丰富了的活动内容,更是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为了科普——他们注重创新。近年来,清流县老科协紧紧围绕全县工作中心,结合清流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老科协的安排部署,注重常态科普常抓常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等活动,采取“四新”措施,常态科普活动创出新特色。一是建立新机制。他们建立推动实现科普常态化科普活动的实施方案、组织机构、工作计划等科普工作长效机制,有效推进城乡科普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按照省市老科协的安排部署,2010年初,清流县老科协召开理事会会议,认真传达贯彻省市老科协会议精神,从清流县老科协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了《关于成立清流县老科协科普服务团的通知》(清老科协〔2010〕01号)、《关于成立清流县老科协科普宣讲队的通知》(清老科协〔2010〕02号),明确了县老科协常态科普工作的计划目标、组织机构、工作措施等,使老科协的常态科普宣传工作能够持续有序开展,取得实效。二是拓展新内容。他们在城乡科普活动中,不断改进拓展科普活动新内容,让科普工作普惠公众。在农村,为适应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在抓好常规农村科普宣传、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注重拓展农村科普新内容,主要开展了现代农业知识、集约农业、设施农业等内容的培训活动,特别是率先在嵩口、林畲、田源、沙芜等乡镇开展了科普惠农电脑培训,促进农民朋友利用电脑及网络平台开展农业经营活动,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在城区,突破传统科普内容,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分别开展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养生、科技创新等方面系列科普宣传、科普讲座活动。去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严重事件,一时间在国内引发“盐慌”的危机状况,清流县老科协组织专家会员及时认真收集准备科普宣讲资料,于3月20起在社区科普学校运用多媒体课件举办《核辐射防护知识》科普讲座,起到了科普宣传稳定人心的良好效果。特别是去年参与承办3场大型公益科普义诊活动,即:“三明市科普大篷车苏区行首站巡展活动”,厦门光亮骨伤科医院、厦门科宏眼科医院在清流城乡开展大型公益义诊活动,福建省2011年“科普巡展海西行”在清流县大型展览活动,社会反响热烈。三是改进新方式。他们积极探索科普方式的创新,注重突破传统的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普讲座方式,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新技术、新手段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常态科普活动的吸引力。通过农村农函大课堂、社区科普学校、校园科普讲座等平台,运用多媒体设备,以课件形式举办科技培训、科普讲座,使科普传播的内容更具形象生动,更加易学易懂易记。可以说,在清流,开展科技培训、科普讲座活动,都是通过课件用投影仪授课。从而,大大增强常态科普的实效性。四是构建新平台。为适应社区科普工作的需要,清流县在社区科普学校、清流老年大学等举办科普讲座的基础上,构建科普新平台,以扩大公众的参与面。协同县委宣传部,在城区九龙广场桂花园开设“清流百姓讲坛”,今年四月清流县老科协创办了“清流科普大讲坛”,组织专家会员举办科普讲座。其中《科学养生、健康长寿》、《红色清流》、《清流电力与安全知识》、《科学饮食与健康》等科普讲座深受群众欢迎。这是将科普讲座活动从课堂向广场公众延伸拓展的形式创新,深受公众的喜爱。极大地提高了科普活动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为了科普——他们默默奉献。近几年来,清流县老科协组织实施“六个面向”的系列科普培训工程:面向公众,开展广场科普宣传活动。在每年的五月中旬、九月下旬,清流县老科协都积极组织会员参与科技•人才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组委会举办的大型广场科普宣传活动,在现场举办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科普挂图展和开展现场科普宣传、技术咨询服务、科普宣传材料分发等活动;面向集镇,开展墟日科普宣传活动。清流县老科协经常参与县政协、县委宣传部、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和县科协在乡镇组织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通过科普图片展览,分发科技资料等,使农村科普氛围更加浓厚;面向农村,开展科普惠农科技培训活动。清流县老科协注重充分发挥专家会员的技术、经验等优势,注重创新科普惠农科技培训工作,积极组织会员起早摸黑,经常利用夜间时间,深入乡村为农民朋友举办了“现代花卉种植”、 “无公害蔬菜种植”、“现代渔业技术”“肉羊养殖技术”等科普惠农科技培训班,并到现场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同时,还针对农民建新房较多的实际,组织会员深入乡村开展《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的培训活动,有效地配合了新农村建设;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科普学校、“清流百姓讲坛”、清流科普大讲坛等阵地,精心安排讲课内容,坚持每月组织会员在社区科普学校举办一期科普讲座,在九龙广场桂花园“清流百姓讲坛”举办科普讲坛活动;面向校园,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清流县老科协组织会员在城区及校园举办“提升科学素质,携手共建创新型校园”、“走进低碳生活”大型科普画展和“优秀科技创新作品”橱窗展;组织学生参加防震减灾、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嫦娥探月等科普讲座及科普知识宣传,培养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科普文化氛围,有效地配合学校素质教育;面向中老年群体,宣传普及科学保健知识。先后在城关老人协会科普学校、清流县老年大学举办《坚持科普养生、引领健康生活》、《科学生活》、《疾病预防》、《养生保健》等科普知识讲座,进一步丰富和活跃了中老年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通过“六个面向”的科普宣传活动,使常态科普常抓常新,进一步增强科普工作的生命力,更是涌现了一批深受公众喜爱的科普志愿者。 ——在这支科普志愿服务团队里一位最受人尊敬的、也始终让人们感动的是原清流县人大副主任、清流县老科协会长、副主任医师包玉山。虽然从领导岗位退休多年,但他始终以一名普通科普志愿服务团队成员的身份战斗在科普一线。除了坚持到医院坐诊,直接服务清流人民,更是热心参与科普志愿服务工作。每次下乡科普赶集,他总是身穿白大挂,手握听诊器,正坐咨询台前。面对前来问诊的农民朋友,他的身体微微向前倾,眼睛凝视着对方,用他那温柔体贴的话语和充满人性关爱的眼神,与农民朋友沟通交流。也许是一种信任,在他的咨询台前,前来问诊的农民朋友总是排成一列长队;也许是一份责任,面对农民朋友,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询问和解答。多少年来,他奉献的是一份份真情,收获的是让农民朋友感受一股股暖流。为了宣传普及健康知识,他认真总结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注重收集资料,整理了《健康之我见》、《祝您健康》、《坚持科学养生、引领幸福生活》、《健康长寿五要素》等科普讲座稿,通过科普讲座课件,在《清流百姓讲坛》、《清流科普大讲坛》作科普讲座。人们都习惯称乎他“老包”,多少次熟悉他的人说:“老包啊,您老领导还认真执着地做科普工作,真不简单!”可他说:“我现在退休啦,做不了什么大事。能够尽自己所能,帮老百姓做一点小事,我也欣慰。有些农民朋友现在并不富裕,看一次病也不容易啊!”这些简单而朴实的话语,正是一个老科技工作者发自内心的强音,也是他亲民、为民、爱民的心灵表达。 ——在这支科普志愿服务团队里有一位坚持十几年如一日、热心组织科普活动的清流县老科协副会长杨先钦同志。他从县科协主席岗位退休十几年来,一直关心和参与县里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余热,无私奉献。人们称赞是:退而不休献余热,再写奉献新篇章。2003年,为更好地发挥退休科技人员的作用,杨先钦同志与吴景云、许金铭三位同志发起,在县科协的支持和指导下,组织退休的农业科技工作者13名,在全省率先组建了清流县老科技工作者科普服务团,开展服务“三农”工作。时任中共清流县委副书记林和平称赞“这种精神可喜、可嘉、可赞”。在县老科技工作者科普服务团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于2005年9月,杨先钦与包玉山、许金铭、吴景云发起,组建了清流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首批吸收会员50名。经常组织送科技下乡、墟日科普、科技培训等系列科普服务活动,有效地配合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培植科普示范典型,杨先钦同志牵头与沙芜乡、田源乡、龙津镇大路口村开展乡(村)会技术协作活动,使沙芜乡、田源乡分别荣获“第一、第二届福建省科普先进乡”。杨先钦同志退休十几年来,从未间断过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做奉献,为清流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普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积极的奉献。他在人生的道路上续写着“人生就是奋斗,只有奋斗才会成功”的共产党员格言。 ——在这支科普志愿服务团队里,还有一位对科普工作情有独钟的老科协副会长、原清流县畜牧水产局局长、推广研究员吴景云。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仍然阅读大量科普资料,收集并分类整理了家畜家禽养殖技术、健康保健、新材料新能源、核辐射防护等科普知识,形成多份讲课讲座稿及科普讲座课件。几年来,他不断地忙碌在乡村农函大课堂和校园科普、社区科普讲堂,忙碌在科普赶集活动中。每次科普下乡,我们都发现他有很多基层朋友。与朋友见面寒喧之后,他扯来扯去总离不开科普的话题。其实,吴景云同志也患高血压,又有眼疾。但这些都压不垮他燃烧的科普热情,仍然奋斗在科普的道路上。 ——在这支科普志愿服务团队里,还有一位对科普工作乐而不疲的老科协理事、原清流县电力公司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姚全。他1998年退休后,对电力事业的建设管理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仍不减当年,继续钻研相关知识,关心电力事业的发展。在清流县科协、县老科协组织的科普宣传、科普讲座等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善于用专业知识及经验服务社会、服务农村。每当老年朋友听课时给他的亲切微笑,农民兄弟专注的目光,青年朋友热烈的掌声,他就感到十分的欣慰,他为科普乐而不疲。他于2007年被清流县科协评为科普惠农优秀教师,在2010年开展“十、百、千、万”科普宣传活动中,被三明市老科协评为科普优秀工作者,最近入选“三明好人榜”。他在荣誉面前不停步,永往直前,乐于不疲。 ——还有一位,就是时任清流县科协主席、现任清流县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炳文。他不仅是清流县科普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也是排头兵。在清流县科协科普工作领导岗位上,他以高昂的激情、坚韧的意志、执着的追求、人文的关怀以及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充分调动了科协干部和全县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创出了大路口村“村会协作”等一批先进典型,把一个科普条件和基础相对落后的县,创成了“第二、第三、第四届福建省科普先进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2011-2015年)”,清流县科协在市科协年度考评中,多次获得综合一等奖的骄人业绩。在他的同事中,常常听到他那些响亮的声音:“做人就要像做人,做事就要成事”;要坚持“政治上的坚定性、事业上的责任感、岗位上的创新精神、品德上的奉献精神”,形成“扎实干工作、努力创特色、勤于抓信息、深入搞调研、善于做宣传”的良好局面。2001年6月,罗炳文同志被中共福建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先后被中国科协和福建省科协授予“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连续两届被选为福建省科协委员和市科协常委,连续三届兼任三明市政协委员,2011年被三明市政协评为优秀委员。 在清流县老科协科普志愿服务团队中,在人们的记忆里,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相信有了以上这些老科协科普志愿服务团队成员的事例,你已经了解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这是一支敢于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坚强科普志愿服务团队,这是一支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引领公众发展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先进组织。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给予这个组织更多的关心和呵护,给予更多的掌声和赞许,那么,他们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加快建设“幸福清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收集整理 罗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