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专题 > 网上半月堂
【凡人善举】邓木根:用爱温暖残疾人
2013-04-12 16:08:00  来源:  责任编辑:邱东莲  

  ●沈昌培

  黄济生是清流县李家乡残疾人,原来住在马家山,离镇上25公里。现在他住上镇里的新房。“能住上新房,真应该好好感谢邓理事长呀!”

  原来,2009年县里决定马家山集体搬迁,残疾人可享受安居工程款1万元,马家山村的残疾人行动不便,没有换二代残疾证,为了残疾人享受到政策,李家乡残联理事长邓木根带着相机来到村里采集,很快把证办好,圆了残疾人的搬迁梦。

  邓木根,1999年10月从李家乡计生办调岗从事残联工作。14年来,他投入为残疾人解忧济困工作,用爱温暖着残疾人家庭。

  李家乡位于清流南部,人口11058人,8个建制村,83个村民小组,共有残疾人357人。由于是山区,残疾人出行不便,信息闭塞,生产生活落后,大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邓木根一到任,就深入乡镇残疾人家中调查。他发现,残疾人家庭之所以贫困,就是缺康复、缺科技、缺住房、缺教育,要让残疾人家庭摆脱贫困,必须补课。他细心记下残疾人的需求:有人想学技术,有人需做白内障摘除,有人需危房改造,有人需助学……

  面对这些需求,他总是想着法子去解决。他向党委、政府汇报,向上级残联反映,争取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扶持,使帮扶计划得以实施。为了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掌握实用技术,近年,乡残联举办各种培训班,培训残疾人410人次,内容涉及摩托车维修、家用电器修理、计算机应用、理发、编织、种植、养殖、加工等。培训后,给参训者购置简单的设备用具,还帮助残疾人协调摊位,减免各种税费,有24户脱贫,15户过上小康生活。李村残疾村民李金龙,下肢重度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妻子也是智力重度残疾,还有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养女,全家无一劳动力,尽管政府给夫妻俩每人每月30元的残疾人生活补助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但这点钱无法维持生活。2009年一场大雨后,李金龙多年失修的房子面临倒塌的危险,邓木根向政府部门及上级残联部门汇报,争取3万元的“安居工程”项目。如今这家人住上了砖瓦房,在亲友帮助下开了食杂店,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康复是残疾人恢复和改善功能,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他们生命健康权的基本要求。村民李吉章,1999年遭遇车祸致残,残疾程度一级,他长年卧床,经过几次康复治疗,现已能坐在轮椅上。去年李吉章听说北京有家医院能治疗,在妻子陪同下到北京治疗,几个周期下来,花了几万元,回家后虽有好转,但不明显。最头疼的是治疗费用,因不是在公立医院,所以医保不能报销,这个贫困家庭背负巨额债务。邓木根得知,便为李吉章找部门,找单位,筹到1.4万元的资金。今年,他又向县残联争取3000元,对其卫生间进行改造。在邓木根努力下,全乡24名白内障患者得以免费实施了手术,35位瘫痪残疾人坐上了捐赠轮椅,22位残疾人配上了助听器,许多家属由衷地说,残联帮助我们康复了一人,同时也解放了我们一家。

  残疾人生活困苦,在李家乡,极少数残疾人家庭房屋、家当加在一起还不值1000元,有的残疾人房屋白天照得进太阳,晚上看得见星星。邓木根看到这,泪水涌了出来。他说,作为残疾人的领头羊,我一定要帮助他们!没有钱怎么办?他一次又一次找分管领导,找县残联,找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只要有一丝希望他都去讨去要,不嫌少,不恨多,只要帮助就行,然后将危房户逐一排列,逐一实施。每改一户他至少要到三次,第一次是说明是谁帮助你家的,一起制定改造的方案,改造时限要求,第二次是去看质量和进度,第三次是检查验收,建立档案。由于他做得细,做得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残疾人家庭满意,赞助单位也满意,有的单位连续几年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几年来,36户残疾人家庭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李家乡残联只有2人,人少事多。可在邓木根努力下,李家乡残联各项工作都十分出色,连续几年被乡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评为“先进单位”。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