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旧栏目
喜马拉雅随笔:中尼边境友谊桥上的“淘金者”
2013-10-18 16:57:00  来源:  责任编辑:邱东莲  

  中新社科达里10月18日电 题:中尼边境友谊桥上的“淘金者”

  中新社记者 符永康

  在尼泊尔科达里(Kodari)小镇,不少旅店的墙壁上挂着两块钟表,这里与中国西藏的樟木口岸隔水相望,跨过65米长的中尼友谊桥,便跨过了2小时15分的两国时差。

  中尼友谊桥原名达来马桥,1965年通车后成为两国交往的重要通道,桥梁1981年被山洪冲毁,历经4年重新修建。而今,友谊桥上车来人往,游客、背夫、商贩汇集两岸,成为中尼边境上广为人知的“淘金”之地。

  30多岁的达瓦·夏尔巴原本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工作,他看到中尼边境游客不断增加,便于去年来到距离加德满都约120公里的科达里,在边境小镇上经营起一家旅行社。

  夏尔巴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说:“这里很多人靠着口岸谋生,现在我父母、妻子、女儿都在这里,我们还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旅店。”为方便与中国游客沟通,夏尔巴正在努力学习中文,并计划前往北京留学一年。

  中新社记者17日在尼方口岸签证管理处获悉,上月约有1.7万人跨过中尼友谊桥,其中中国公民约1.2万人,另有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多达27个国家的公民在这里过境。对于人口仅几千人的科达里小镇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为当地饮食、住宿、交通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机。

  同时,不少尼泊尔人还跨越友谊桥,把生意做到了中国境内。从中方口岸乘车盘山而上,约20分钟便可到达樟木镇,沿途可看到一辆辆五颜六色的尼泊尔货车在路边排队。樟木镇上,出售尼泊尔弯刀、铜器、首饰的店铺随处可见,有时还能碰到提供擦鞋服务的尼泊尔人。

  记者不久前初次到樟木时,当地各家旅店客房爆满,直至旁晚时仍有“背包客”在街头询问住所。近日当记者再次前往樟木时,正逢尼泊尔一年中最为重要的“德赛节”,樟木镇上一些店铺也受“牵连”放假歇业。

  樟木镇一家饮品商店售货员卓玛说:“不少尼泊尔人在镇上做生意、打工,‘德赛节’对他们来说就像中国的春节,许多人都回去‘过年’去了。”

  但在中尼友谊桥上,仍有不少“淘金者”放弃节日假期,不愿错过冬季到来前赚钱的好时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背夫,他们把绳带放在额头,弯腰弓身,背着往往比身体庞大多倍的货物过桥,通关后再装车运往尼泊尔各地。

  一位背夫说,他最多可背起七八十公斤的包裹,一般是鞋袜、衣服、被褥及小商品,一次可赚约200元尼泊尔卢比(约合人民币12元),虽然辛苦,但每月收入可超过尼泊尔普通上班族。

  作为西藏唯一一个全年开放的陆路口岸,樟木口岸去年货物吞吐量达17.39万吨。站在友谊桥上,常常听到尼泊尔货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高歌”鸣笛,桥边一声声“你好”表达着尼泊尔边民对中国游客的热情。(完)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