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文化之窗
毛泽东在清流林畲
2014-01-14 17:04:00  来源:  责任编辑:黄柳青  

  (郑鹤培/文)  

  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阀对井冈山的“会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4军主力3600余人转战赣南;3月,向闽西挺进,把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播散在汀江两岸。 

  在闽西,红4军先后消灭了军阀郭凤鸣、陈国辉等部,解放了长汀、长岩、永定、上杭等县城,在各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中共闽西地方组织积极配合红军主力作战,举行武装暴动,组建赤卫队,一支以闽西子弟为主要成员的红军队伍迅速壮大。从此,闽西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于1929年12月28日在上杭县古田召开,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选举了红4军新的前委,毛泽东重新当选为前委书记。 

  然而,在古田会议召开之前,蒋介石调集闽粤赣国民党军队12个团的兵力,以金汉鼎为总指挥,向闽西江区发动了第二次三省“会剿”。古田会议期间,赣敌金汉鼎的先头部队已达河田;闽敌刘和鼎部已占领龙岩,先头部队已到小池;粤敌陈维远部则进占了大埔、武平、上杭、永定县城。为粉碎敌人的“会剿”阴谋,红4军前委在古田会议结束后便决定离开闽西,转战赣南。之后,毛泽东还接见了中共闽西特委负责人,说明红4军转战江西、粉碎敌人“会剿”与争取江西的战略意图,并对闽西今后的革命斗争作出“离开闽西、巩固闽西”的重要指示。 

  按照红4军前委的部署,1930年1月3日,朱德率红4军第1、第3、第4纵队离开古田先期出发,计划北击连城,从敌人薄弱的北线打出去。但到连城时获悉敌人集中4个师企图堵击包围红军,朱德即率部迅速跳出敌人的包围,改向清流挺进。9日,在清流里田锅蒙山与敌保卫团马鸿兴部1000余人激战,歼敌600多人,又一次粉碎了敌人的追击。战斗结束后,部队于11日到达宁化,并顺利挺进赣南。 

  朱德率部从古田出发时,毛泽东率领红4军第2纵队在龙岩的大池、小池阻击、迷惑敌人,掩护主力远征。1月7日,在完成阻敌任务后,毛泽东率部离开古田去连城,预定在连城与朱德汇合后一同挺进赣南,途中获悉朱德已率主力离开连城,而且此时国民党张贞部已占领汀州,阻隔了此去现金的通道,于是当即决定改向清流,再经宁化前往江西。9日,毛泽东率部从连城进抵清流沙芜的洞口村,在此宿营一天,并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张贴红军标语等。第二天,经余朋、温郊等地到达林畲,在塘窟村宿营,毛泽东和警卫部队住在林畲乡周围的各村中。1月16日,毛泽东率部离开林畲往归化(今明溪县)和宁化,并于24日抵达江西,与朱德率领的部队在东韶会师,顺利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 

  从上述的行军路线看,毛泽东在清流林畲的时间应该是头尾7天,住了6个晚上。早在1982年我在清流县委党史办工作时,曾和本办李万成等同志下乡开展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在林畲向基层干部和“五老”人员调查访谈时,多数人也反映毛委员当年在林畲居住过好几天或五六天时间。近年来,清流县委党史研究室刘善柱同志,经过查阅历史档案资料和走访萧克、谭振远、郭化若、黄克诚等当年曾在三明、清流战斗过的老同志,确定毛泽东率部在林畲居住了7天时间。这一结论,是符合历史和客观事实的,也与我调查的情况基本相符,我赞同这个时间。 

  那么,毛泽东在转战赣南途中为何在清流林畲居住了7天?据当地群众反映和老同志介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部队需要休整和筹集粮饷;二是开展政治宣传,发动群众,发展和创建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扩大割据局面。具体情况如下: 

  一、部队休整,筹集粮饷。毛泽东率部自古田出发后,经过数天的急行军,每天行程七八十里,且都是“路隘林深苔滑”的山路,红军战士的体力消耗严重,大家都比较疲劳,选择在林畲适当休整是必要的;林畲处于古田至赣南的中间地带,在此休整和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就能顺利回师赣南。同时,林畲地势较为平坦和开阔,两边有大山,便于防御与保卫,也是部队休整的理想之地。在筹集粮饷、补充给养方面,鉴于经过数天行军所携带的给养已基本用尽,需要及时筹备。而林畲当时是个土地较多的盆地,特产丰饶,粮食较足,为红军筹集粮饷和补充给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正是这些因素,毛泽东确定红军在此休整和补充给养。 

  二、宣传群众,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次转战途中,毛泽东很重视沿途的宣传发动群众工作,一路传播革命火种。正如萧克回忆说:“当时,到了一个地方,毛主席、朱总司令是不会放过机会的,是要开大会、要讲话的。”吴德华也曾回忆说:“一到就做宣传工作,到处贴标语。”笔者当年调查时,群众反映毛泽东在林畲的革命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带领部队走村串户,调查了解情况,发动群众团结起来闹革命。有的群众说,初次见到毛委员时,看他身材高大有些惧怕,但他说话亲切,态度和蔼,问寒问暖,并叫军医为群众治病,很关心贫苦大众,大家很快就消除了惧怕感,亲热地和他谈起了各方面的情况,特别介绍了童子军、大刀会和国民党政权的迫害。当年,群众中流传着一首民谣:“门一响,狗一叫,心里一直跳,他们不是来要粮,就是来要票(钱),没有钱人也要(抓人),弄得一家大小哇哇叫。”这就是国民党政权迫害穷人的真实写照。当时,亲眼见到红军这么好,大家亲身感受到红军真是老百姓的亲人,是穷人的队伍,是听毛委员的话,团结起来闹革命,成立农民协会和赤卫队,与反动的大刀会、童子军和民团作斗争,和红军一道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二是大量书写红军标语。当年笔者调查时,见到林畲乡各村在庄都有许多大幅红军标语,粗略回忆有100余条;仅星光村孙炳生家的旧屋、大厅及屋后围墙两侧就有红军标语11条。目前,村民们建新房,红军标语随旧屋拆除不复存在了,但一些老宅仍留有红军标语的遗迹。如毛泽东旧居内,在中厢房墙上还保存着“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队伍”、“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勾童子军的民团”等数幅标语。另外,在当年作为红军夜校的邱亨金家,大门口至今仍保存着一条大幅标语:“设立工人夜校免费读书,反对军阀压迫革命。”这些红色标语,对当年宣传发动群众、加深群众对红军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是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宗旨和革命道理。据一些参加过大会的老人回忆说,会场上点了两盏汽灯很亮,参加会议的人很多;毛委员在大会上作报告,宣传红军的宗旨和革命道理,号召穷人起来闹革命,建立工农武装和参加红军,打倒腐朽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群众大会上,红军还向贫苦民众分发了打土豪得来的粮食、猪肉和布匹等物品。这次大会,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毛泽东在林畲时心情很愉快,曾登上仁寿峰眺望远景和观看寺庙里供奉的“五谷真仙”神像;同时,回忆古田出师以来的崎岖山路和想象到达赣南后的前景,在林畲构思创作了《如梦令·元旦》一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首壮丽的词篇,描绘了当年革命斗争的大好形势和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同时也是对林畲革命斗争的肯定与展望,林畲人民深受鼓舞。 

  在这次转战赣南的进军中,毛泽东发现敌兵阻击后,及时调整行军路线,果断决定改向清流挺进,从而顺利实现了在东韶与朱德会师、致使敌人三省“会剿”阴谋破灭的目标,功绩非凡。在清流林畲的7天中,红军播下革命火种,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清流全县革命斗争和红色政权建设的蓬勃发展,意义极其重大和深远。不久,林畲乡的林畲、曾坊、孙坊、石下、石忠等村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接着乡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0年至1931年,革命浪潮席卷全县,长校、嵩溪、里田、嵩口、沙芜等乡都先后成立了红色政权,清流县临时苏维埃政权——工农革命委员会也宣告成立。革命活动如火如荼,呈现出一派“风展红旗如画”的景象。不久,清流成为中央苏区县之一。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2023009287号-1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35120210013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