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清流文苑
[幸福清流我来写] 第12期:通灵启慧海会塔
2014-03-12 16:16:00  来源:  责任编辑:黄柳青  

  【幸福清流我来写】第12期:通灵启慧海会塔 

  本栏目投稿邮箱 594666422@qq.com 

  通灵启慧海会塔 

  吴传义 

  (本文刊载于《时代·三明》) 

  梧地,隶属清流县温郊乡,距清流县城一百多华里,海拔1019米,处于清流、永安、明溪三县鸡鸣之地,在远去的年代,由于山高林密,路径崎岖,猛兽出没,盗匪横行的缘故,完全成了三不管地区,村里有些人老死也没出过村子。大人嘴里一提起梧地与泰山,完全代表着恐怖之词,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极为深刻。 

  作为曾经荒蛮之地的梧地,如今又有怎样一番亲新貌呢? 

  水泥路今可直通梧地,村子约200来户人家,近千人口,几座明清建筑,镶嵌在成群的木结构老屋中,门楣横书,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更显得小村的宁静古朴。 

温郊梧地海会塔

  一条溪流蜿蜒穿行小村,沿着水渠,走过李氏祠堂、穿过木制风雨桥、走近一座砖石结构的五层心灵归属之处海会塔。 

  观望此处,风光绝好,塔前左右两口水井,虽已枯涸,却也是此塔点睛之笔,最为独特所在;往前十数米,一洼池塘,水清凛冽,云彩倒映其中,绝对的波光云影共徘徊,鹅鸭游弋过处,水波潾潾,毫光四射;再往前,田畴阡陌,绿野了然,左为梧地小学,右乃李氏宗词;正前方,民居鳞次栉比,房前屋后,果树成林,鸡犬之声,不绝于耳,母唤儿归,悠悠然然。 

  塔后山岗,看似荒秃,然山势走向,有如龙蛇,逶迤蛰伏,只待时机,一飞冲天!塔右风雨桥,又名西湖桥,周遭竹树环绕,清风徐来,泉声阵阵,好一处休闲胜地。 

温郊梧地海会塔

  静坐西湖桥中,享受着这里的的风清泉凛,烦暑尽去,思绪渐远,宛若穿越数百年的时空,与先贤达人共饮同聊,自是一番空灵海会。 

  梧地原名“苏洋”,在清代初期,人口寥寥,后李氏播衍,在此开地拓土,渐渐繁华,取名“吾地”,“吾李氏开辟之地”也,后因广种梧桐,改“吾”为“梧”,遂称“梧地”。 

  此地曾有座苏洋寺,相传一位老和尚在锄地时曾挖得窖藏金银十余担,自忖出家为僧,此乃意外之财,得之难定祸福,遂转赠予表弟李其羡,着其在自己百年登仙之后筑座木塔,将骨灰安置其中即感大德。 

  不久,老和尚去世后,李其羡履行诺言,建筑了一座木塔安置舍利以纪念之,取名海会塔。据李氏族谱所载,该木塔始建于清代雍正(1726)年间,次年落成。时值雍正末年,战乱天灾频乃,饿殍遍野,李其羡尽收骨骸,硽装入塔,又捐献祭田三十余亩,专资设坛建醮、普度孤魂。 

  其子李昌贤,书至监生,承父遗产,时值乾隆盛世,以木塔易损为由改建石塔,于乾隆十一年(1746)动工,历时八年始告竣工。期间塔至四层时,因负责建塔的技师故世,第五层的建筑只得另换工匠,其技无法与前技师相匹,只得以砖木草率完工,故而成如今之四层石砌、顶层砖砌之塔,因年久失修,顶层略有倾毁。 

温郊梧地海会塔

  该塔改建为石塔后,塔高15米,是清流县境内仅存的石砌古塔,六角五层,每层开拱顶门,塔顶层为砖砌,六角飞檐,雕石斗拱,塔内各层皆铺以木板,楼梯盘旋,可登顶层。塔的基层两旁各有石阶十四级直达塔后而进入第二层,第二层正面楷书阳刻“海会塔”三字,1987年,清流县人民政府将其设为县级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温郊梧地海会塔

  海会者,为佛经中的常用譬喻,指佛教圣众会和之处,喻德性之深及数目之多如大海。《华严玄疏》卷一曰:“言海会者,以深广故,谓普贤等众,智深齐佛,数广刹尘,故称为海”。将“海会”一词用作骨灰安置墓的总名时,取如海四众同会一穴之意,在这里,将存放高僧舍利之塔以借助佛祖的威神和僧众念佛诵经的功德,帮助存放骨骸灵魂,往生极乐世界莲池海会之中,故名“海会塔”。 

  这数百年屹立的海会塔,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功德,却更多地表现在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保护了大量的耕地,在今天的殡葬改革中更具有了典型的现实意义。有幸入置塔内骨骸之灵魂,其心灵净化而得以升华,令人尊敬,其生命的尊贵,与青山绿水融汇相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而更具人生智慧!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