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清流文苑
探访清流井中乾坤
2015-06-09 09:43:00  来源:  责任编辑:邱东莲  

东坑古井摄影/魏祥盛

东坑铁井摄影/魏祥盛

清流宋代古井 摄影/江天德

红军古井摄影/博物馆

东坑姑婆井摄影/魏祥盛

东坑四方井 摄影/魏祥盛

●江天德

编者按:

  井边生活,曾经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记忆之一。在自来水时代之前,水井挖掘一般要设在村落中央,有井的地方就有市,人们往往是聚井而居,共井为邻,于是井便成了村落的代名词。人们都到水井汲水,于是,水井周围便成了信息沟通、人际交往的公共空间。这样,“市井”便应运而生了。倘若没有水井,不仅居民不能生活,城市也没了灵气。每一口水井也都有自己的故事,犹如一位长者,经历了岁月的沧桑,目睹了历史的沉浮,承载了文化的积淀,它静静地存在于城乡的各个角落,见证着城乡的发展和变迁。这些特有的水井文化以及独特的市井风俗,也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水井有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也有一些,仍静静躺在那里,似乎等待着人们去倾听它的故事,诉说它的历史。本期家园带您关注古井文化,讲述井与人的故事,探访三明井中乾坤。

  井,是客家人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拥有的是客家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井水知人冷暖,冬天用之不冰手,夏天用之则冰凉。无论是饮用、洗漱、灌溉,还是灭火,她滋养、哺育和保护了一代又一代客家人。

  为寻找水源而打的洞,叫做井。在山区,在清流,有多处的水从地上的小洞中大量流出,这种天然的水流,叫做泉。然而,勤劳智慧的清流客家人充分利用地下涌出的泉水,加用石头、砖块垒砌,或者用其他材料加固便于生产和生活使用,提供这种水源的地方,客家人也称井。井在清流客家地区每个村寨皆有,有的很久远,有的很神奇……

  嵩溪有皇后钦点过的井

  在清流,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端宗赵昰由右丞相文天祥护驾到南剑(即今南平市),途经清流、宁化、沙县等地招募义军,以图恢复宋室。当年春季,文天祥护送杨太后来到清流县嵩溪太平村,也称黄柏洋村,因为天气炎热,且十分劳累,恰逢老天爷作怪连连下大雨,杨太后下令在黄柏洋村(后人称国母洋)住下来。

  当晚,杨太后等一行人驻扎在黄柏洋村。

  第二天一早,有宫女提着端宗赵昰弟弟赵丙的衣裳,去路边的水井洗衣裳。不一会儿,有村民来到营地告状,说宫女在这里不守规矩,污染了水源,水井的水都浑了。杨太后听明了缘由,让文天祥去把宫女训斥了一通。尔后笑着说,没事,这井水早上浑,下午会清。村民听了杨太后的解释只好作罢。杨太后等一行人白天走得太累,夜里正想好好休息,不料青蛙“咕咕”地叫个不停。蛙声这边没停,那边又起,听得人心烦意乱,无法入睡。端宗赵昰的母亲杨太后命令文天祥去抓一只青蛙回来,右丞相文天祥也真的去抓来青蛙。杨太后在文天祥抓来的青蛙额头用朱笔轻轻一点,轻声叮咛:“如今国破家亡,尔等岂可敲锣打鼓,待宋室江山收复时,再请你金鼓齐鸣吧!”说罢,便把青蛙交给文天祥放了。

  说来也怪,顷刻村子溪边的青蛙都屏声静气了。杨太后等人也睡眠深沉进入了梦乡。也许是杨太后的忧国之心感动了青蛙。从此,黄柏洋的青蛙不再鸣叫了。而且,世代相传,每只青蛙额头都留下一点朱红,清流人都称此类青蛙为红点青蛙。黄柏洋村也因杨太后曾在此留宿而称此地为国母洋。

  更为神奇的是,那口水井真的每天早上是浑水,下午便是清澈见底的清水,至今如此。

  林畲有红军饮用过的井

  位于清流县林畲乡舒曹村社公塘自然村,有一口圆形石砌古井,井宽直径1.5米,深不足2米,不知始建于何年何代。数百年来,古井默默地涌流着清冽的甘泉,滋润着这一方的土地,哺育着这里的百姓。

  1930年1月,当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第一次来到林畲时,奇迹出现了:只见古井里竟然汩汩地涌流出鲜艳的红水,那红水,波光粼粼,如红旗,像旭日,似朝霞,前后持续了整整七日方退。消息传开,山村顿时沸腾了,远近的百姓们摩肩接踵、争先恐后地前来目睹神奇景观。当地村民,私下传播和猜想,这口古井与红军一定有着特殊的缘分。故事口口相传,这口古井便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独特的名字:“红军井”。在以后的日子里,红军经常到林畲一带活动,帮助林畲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权,红军指战员们常常会到这口井边挑水做饭,洗衣浆裳。1976年9月,当毛泽东病逝前几天,这口古井也连续几天涌流红水,村民们啧啧称奇,甚为惊叹。只因当年政治氛围浓厚,无人胆敢传播。过了些天,才传来毛泽东他老人家“永远活在人民心里”的噩耗。“红军井”的神奇又一次声名远扬。

  余朋有神奇实用的古井

  在清流县余朋古村东坑古民居保存有许多古井。现存仍在使用的古井还有七星井、姑婆井、铁井圈等。走进东坑,我们看见许多古井井口石围栏上留有手指一样深的磨损痕迹,这损痕是由水桶的绳索磨出来的,是岁月流逝的见证。

  东坑现存的古井中,不但数量多而且风格样式多样,让人感到特别新奇。清流县博物馆刘光军馆长介绍说,井口制式有的是方、有的是圆,从直观上看,他们共同代表着天圆地方,分别寄寓着“方以智”、“圆以神”。也许是出于传统的心理,在东坑居民的心目中,古井是有生命的。时值春寒料峭,一口口古井蒸腾着氤氲白气,主人说井在一翕一闭地呼吸,那白气正是她呼出的热气。更为神奇的是,当你凑近井口,俯身一望井中,你会看到,那清澈见底的井水泛着一片蔚蓝的天空和清晰的云影;而你的半个身子也恍然映于水中。蓦然之间,你将发现,在这明澈的井水里,天地人揉合为一。此情此景,你的心灵深处也仿佛有一股清泉从中油然荡出。

  井,看着一座座古民居,在自己的面前建起、没落、坍塌;而不管风吹雨淋日晒,不管火灾兵燹霍乱,她都岿然不动,只是以她的“低微身段”处于一旁,沉默静谧地凝视着、惊叹着、沉思着如梦如烟的朝朝暮暮和花开花落。

  李家乡有与印度海啸关联的井

  鲜水冷泉是一口奇特的井。它位于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有天然泉眼7处,水质清澈,常年水温在18-22℃,日出水量达3万多吨,属纯碳酸泉。那汨汨涌出的泉水,把鲜水村联成一片片水域,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这里距龙岩冠豸山机场、连城县冠豸山景区仅20公里;是福建省“十一五”旅游十大重点建设项目清流乡村旅游生态观光示范园之一,成功入选“海西最具潜力十大乡村休闲游”;被誉为“中国冷泉第一村”。

  鲜水冷泉水井的神奇和特色与印度海啸有关。

  那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的那一刻,清澈的鲜水冷泉井中冒出了约30分钟的浑浊之水,似乎地下有什么庞然大物在搅动,浑浊的水翻滚而来;过后,井(泉)水又清澈如镜,让人感觉诧异。当时,有多位妇女在洗衣裳,她们见证了这一奇特现象。当晚,中央电视台报道印度发生灾难深重的海啸。印度与清流县的鲜水村天隔一方,如此巧合成为难解之谜,真是匪夷所思。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