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旧栏目 > 头条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航拍革命老区福建清流县:重温那些“红色记忆”
2016-08-26 08:59:00  来源:  责任编辑:黄柳青  

  锅蒙山战斗是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途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之一,也是红军在清流城内的首场主要战斗。图为航拍清流县里田乡锅蒙山战斗纪念馆。(新华网 王雄 林楷煜 摄 )  

  锅蒙山战斗胜利后不久,党组织在清流、宁化交界的曹坊一带发动了农民群众举行武装暴动,相继建立了曹场、里田等乡苏政权,宁清归地区革命斗争由此进入新阶段。图为鸟瞰清流县里田乡锅蒙山战斗纪念馆(新华网 王雄 林楷煜 摄)  

  位于清流县林畲乡的“诒燕第”是福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毛泽东旧居,原为林畲邱氏祖厝,堂名“诒燕第”,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8),属于闽西客家较常见的“五凤楼”式民居建筑。(新华网 王雄 摄)  

  1930年1月9日,朱德率红一、三、四纵队先期进入清流,经李家寮、嶂下、留坑、江坊等地进抵里田,并在里田的锅蒙山消灭了妄图阻止红军前进的敌地方保卫团马鸿兴部600余人,顺利挺进宁化。图为清流县里田乡朱德旧居——豫章公庙。(新华网 王雄 摄)  

  1930年1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二次三省“会剿”阴谋,朱德和毛泽东亲率红四军四个主力纵队从上杭古田一带驻地出发,途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等县,分路回师赣南、转战江西。图为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里田乡朱德旧居。(新华网 王雄 摄)

  新华网福州8月25日电(王雄)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是原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在这片红土地上,留下毛泽东、朱德、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今天,新华网记者来到革命老区清流,通过航拍,重温那些“红色记忆”。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86年前,毛泽东在清流林畲写下了《如梦令·元旦》这首脍炙人口的光辉诗篇,描绘了风展红旗如画的美好革命前景。1930年初,在清流里田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三个纵队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锅蒙山战斗,是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途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之一。

  清流的山水处处是革命的足迹,处处充满了革命的豪情。如今,这些红色的足迹很多都被精心保留着,成为人们瞻仰革命先烈,重走革命路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清流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清流林畲毛泽东旧居于2007年被批准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并列入《2005-2010年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培育的景点。图为俯瞰林畲毛泽东旧居广场。(新华网 王雄 林楷煜 摄 )  

  1930年初,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三个纵队在里田打响了著名的锅蒙山战斗,该战斗是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途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之一。此次战斗的胜利,削弱了敌人的统治力量,进一步点燃了清流、宁化人民心中的革命烈火,鼓舞革命斗志。图中两座山为锅蒙山战斗旧址。(新华网 王雄摄)  

  锅蒙山战斗在的1930年1月10日凌晨展开,在仔细观察研究地形地貌特征后,红军兵分两路,奇袭锅蒙山,很快消灭敌人,取得胜利。图为豫章公庙理事会会长介绍红军作战路线。(新华网 王雄 摄)

  土地革命时期,作为中央苏区的东方门户和重要屏障,清流是红军护卫与活动的重要区域。图为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俯瞰图,里田乡位于清流县西南部,是省定153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新华网 王雄 林楷煜 摄 )  

  位于清流县林畲乡的“诒燕第”是福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毛泽东旧居,原为林畲邱氏祖厝,堂名“诒燕第”,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8),属于闽西客家较常见的“五凤楼”式民居建筑。(新华网 王雄 摄)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2023009287号-1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35120210013号 闽公网安备35042302000013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