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是原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在这片红土地上,留下毛泽东、朱德、陈毅、叶剑英、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活、战斗足迹。 今天,“青年新闻人 重走长征路”活动第二站走进革命老区清流县。采访团参观了毛泽东旧居、中华桂花文化园、龙泉鱼庄等地,重温红色记忆,感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成就。 清流的山水处处留下了革命的印迹,遍地开满了革命之花。其中,位于林畲乡的“诒燕第”是福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毛泽东旧居,原为林畲邱氏祖厝,堂名“诒燕第”,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8)。经过精心修缮后,毛泽东旧居被列为省国防教育基地、省文物保护单位、省党史教育基地,成为人们瞻仰革命先烈,重走革命路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在毛泽东故居诒燕第 “看,毛主席塑像!”采访团成员几乎异口同声喊了出来。毛泽东旧居广场沿石头台阶而上,一尊毛泽东铜像矗立在广场中间,仰首望去,神采奕奕,光彩照人。1930年1月,毛泽东率红四军进军清流,在林畲居住期间制定了土地革命的战略决策,宣传了党和红军的宗旨纲领,写下了著名诗篇《如梦令元旦》。 ![]()
![]()
![]() ▲在毛泽东故居 旧居是一座丰碑,昭示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旧居更是一盏明灯,引领着清流儿女,去建设一个美好的明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繁花似锦,香遍红土地。
![]()
![]()
![]()
▲在中华桂花文化园
彭胜所说的中华桂花文化园就在石下村。眼下正是丹桂飘香的季节,记者在文化园看到,许多游客在这里游玩观赏,感受桂花芳香。据了解,文化园已完成四季园、金桂园、银桂园、丹桂园四个专业园建设,并收集135个桂花品种,4.6万多棵桂花,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桂花专业博览园,成为当地最热门的旅游景点,是老区的又一发展亮点。
清流苏区 清流苏区的创建始于1930年。清流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 ![]() ▲清流红色资源分布图 清流苏区是中央苏区战略资材的重要补给基地和中央主力红军的重要兵员补充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清流为革命战争提供了粮食30多万公斤、银元6.24万元、货币9.67万元、购买革命战争和革命建设公债6.33万元、布鞋1.64万双。毛泽东在给红十二军军委、闽赣边工委和红三十五军军委的三封指示信中就曾盛赞包括清流在内的东方是个好区域,群众基础好。 清流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时期,清流共有2万7千多人参加了革命斗争,红军人数6000多人,游击队员1900多人,有4000多人在斗争中牺牲或失踪。全国解放后,全县共有11个乡镇被评定为革命老区乡镇,3个乡属老区分布乡,82个村被评定为老区行政村(居),56个村被评为老区基点村。 清流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30年至1935年间先后全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党组织和武装组织,开展了深入持久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运动。红军长征后,清流苏区继续坚持斗争了近两个月,而后又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是坚持斗争最久的红色“东方堡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