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专题 > 网上半月堂
【网上“半月堂”】2017·第十期
2017-05-20 10:46:00  来源:  责任编辑:邱东莲  

  本期题要:

  【理论头条】“一带一路”论坛:促进世界经济联动发展的科学构想

  【特别关注】聚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从“五通”到“五路”:“一带一路”建设迈向命运共同体

  【理论头条】“一带一路”论坛:促进世界经济联动发展的科学构想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经济全球化思潮泛起、国际地缘政治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引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进世界经济联动发展的科学构想,体现了全球视野、前瞻眼光和合作共赢的务实态度。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使之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和包容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广泛而深远

  引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存在着一些不足,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享受的成果有差异。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合作共赢,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努力实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

  为国际贸易投资增长提供新动力。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处在复苏乏力和低迷的阶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未见明显复苏,至今尚未回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还出现了一系列内在“悖论”,即全球货币政策量宽与低增长并存、收入分配恶化与经济低增长并存、实体经济“冷”与虚拟经济“热”并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走出制约世界经济复苏的结构性困境,引领世界经济迈向新的增长长周期。“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提升全球投资增速,促进全球贸易增长,推动全球金融开放合作,创新全球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从而为世界经济走出低迷并迈入新的发展周期提供新机遇和新动力。

  帮助发展中国家补齐发展短板。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经济复苏乏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内在缺陷。首先是全球经济治理手段与治理议题出现了偏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全球经济治理注重短期需求管理和货币刺激,却没有把主要治理目标放在消除和解决结构性矛盾上。同时,全球经济治理的内在结构也存在缺陷,并未充分考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权利、利益和诉求,特别是忽视其在全球贸易、投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导致世界经济发展更加失衡、复苏态势更加分化。此外,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无法应对和解决许多新的共性问题,如全球范围的不平等与减贫、资本流动性监管、货币政策协调等。“一带一路”建设着眼于解决全球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失衡,从供给侧出发加强宏观管理和引导,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重大问题;通过促进周边国家、地区以及沿线国家的发展,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贸易体制机制创新、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等,帮助发展中国家补齐发展短板,培育和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供给能力”。

  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机遇。当前,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新阶段。无论从国际环境变化还是从国内发展新阶段来看,中国都必须从传统的以招商引资为主的开放转向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合作共赢发展新理念,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实现开放与创新互动,有力地推动中国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营造公平竞争和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一带一路”建设将加快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程,在创造更多中国机遇的同时,把中国机遇转化为世界机遇,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广阔发展前景

  “一带一路”建设开展4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日益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4年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全球投资增长、促进贸易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至2016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经贸合作区56个,为相关国家创造税收近11亿美元,在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8万个。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累计投资超过500亿美元。

  园区合作模式的效应正在放大,成为合作新亮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合作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周边国家,如俄罗斯、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产业园区的类型有加工制造型园区,如中国—老挝赛色塔发展特区;农业加工型园区,如中国—塔吉克斯坦新丝路农业纺织产业园;商贸物流合作型园区,如中国—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园;等等。这些园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一带一路”建设将继续推动提升全球供给侧管理水平和全球治理能力。中国率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成了二十国集团“杭州共识”,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和发展。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建设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加强供给侧管理,优化全球供给侧结构,更好满足全球消费结构变化和贸易增长带来的新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全球供给侧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必将得到显著提高。“一带一路”建设还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逐步趋于新的平衡。“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纠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失衡问题,通过“五通”引领促进包容性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推动经济全球化转型升级。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建设既注重描绘蓝图,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又注重脚踏实地,落实可以落地的平台和项目,让沿线国家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继续有序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讲好“一带一路”故事。针对国际上对“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误解和偏见,要积极发声,凝聚人心、增进共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应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智库的合作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和实质,讲清楚“一带一路”建设的平等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共建共享特征,采取有效手段和方式消除各种误解。

  进一步确立“一带一路”建设的正确导向。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但一些地方还停留在简单的招商引资甚至争取优惠政策上,没有认识到应从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高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因此,需要把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到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上来,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避免从局部利益出发搞一窝蜂、跟风式发展,形成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合力。

  加快落实相关项目和方案。“一带一路”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全面,而落地机制和下沉平台仍需完善。考虑到沿线国家发展不平衡、差异性很大,“一带一路”建设要分阶段、有步骤、有选择地加以实施和推进。以经贸合作区建设为例。当前,应注重重要的支点国家与经贸合作区的选择和产业项目的落地,逐渐形成“支点国家—支点城市—产业园区—项目落地”的发展路径。

  提升经贸合作区的服务品质和层级。借助我国改革开放中园区发展的经验,更加注重和完善“一带一路”产业园区的平台功能,大力提高园区管理效率,优化园区基础设施,为企业创造“拎包入驻”的便利条件。园区建设和运行必须尊重东道国的法律、文化、信仰、生活习惯等,履行好社会责任。应提升产业园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以产城融合的新模式推动经贸合作区转型升级。园区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有完整的产业链,又有要素聚集的功能;既有生产服务设施,又有生活服务功能,真正推动产城融合,放大产业园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

  【特别关注】聚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从“五通”到“五路”:“一带一路”建设迈向命运共同体

  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召开为标志,“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全球格局中初见成效的交流沟通,上升为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70多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1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演讲为此次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画龙点睛”。

  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五通”是打造“五路”的必要前提

  习主席在讲话中高度阐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互利共赢”为核心元素的丝路精神,将丝路精神视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笔者认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文明遗产可以上升为用以维护和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系。

  正如习主席所述,“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这一文明遗产如果可以运用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指导世界各国人民除掉“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简称“五路”)指日可待。

  为了有效推动“五路”的建设,习主席在演讲中不仅提出了详实的措施,更将这些措施明确为具体的数字,承诺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期间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简称“五通”)为主要内容,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基于现实和未来维度,习主席在此次演讲中借用多组丰富而详实的数据,从“五通”领域深刻阐释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合作的丰硕成果

  笔者认为,“五通”是“五路”的必要前提,“五通”的初步完成即是“五路”的开端。“五路”里的每一条道路都与“五通”里每一种“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例如,“五路”里的和平之路、创新之路有赖于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繁荣之路有赖于政策、民心与贸易通等等。先有连通与沟通,然后才有通道或道路凿成。“五通”是开辟道路的具体过程,而“五路”是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的具体途径。“五通”过程具有高度的未知数和不确定性,需要坚韧不拔, 开天辟地的意志,而“五路”则具有清晰的路径与目标。当然,实现“五路”的目标仍然需要有持之以恒, 穷追不舍的精神。

  打造新型全球秩序:构建多元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鲜活的具有高度共识和彼此认同的生命世界,其形成意味着“一带一路”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连接与联结的新纽带。如果说,“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沟通共同体构建的五个核心要素,那么,习主席在此论坛上阐发的“一带一路”的“五路”建设,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共同奋斗的五大目标。

  笔者认为,过去四年,中国与多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一道对“五通”目标富有成效的初步实施,为世界创造了可见的崭新时空观,为人类将来告别战争、饥饿和分离带来新的曙光。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五通”以民本民生、多元包容、和谐共生为宗旨,毅然决然地告别了西方式的全球化布局与运作模式。在过去四年里,“五通”模式焕发出了无穷的魅力,真正做到了共商、共建、共享。此次论坛中,习主席阐发的“五路”建设,则预示着人类文明将会通过共同奋斗由好变优,迈入一个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五路”是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全球化浪潮,推动全球治理,打造新型全球秩序,构建多元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途径。虽然“五通”和“五路”具有一定的差别,但二者蕴含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和对称关系,而且具有共同的哲学根基:都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互利共赢为核心元素的丝路精神为指导;闪耀着新时代发展中的和中国化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从“五通”上升到“五路”,从沟通共同体到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在习主席的激励下,正成为对未来充满期待与憧憬的人类在21世纪的共同事业。多年之后,待到“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各地硕果磊磊时,人们会回味起这篇演讲中闪烁的指点江山,激扬世界的大智、大勇、大爱。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