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清流文苑
人至花甲忆儿时过年
2017-06-29 15:33:00  来源:  责任编辑:邱东莲  

作者:清流  陈建民

  不知不觉中人已至花甲,细细品味这六十年,如梦如歌。平日的生活平平淡淡,唯想起儿时过年,真还觉得回味无穷。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有吃有玩,有新衣服穿,还有红包(压岁钱),真是无比激动啊!农历十二月廿五开始,按照老话说就是进入年假了,大人都要吩咐小孩:“过年了,要说好话,有财有食”。平时调皮的小孩,也不被大人骂了。过年就是那个年代小孩最高兴的日子。

  我的童年时代,正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经过多年的战争磨难,百废待兴。各项建设才起步,物资匮乏,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各种生活必需品都是按家庭人口分配,城镇居民粮食定量每人每月24斤(干部28斤,工人按工种另增)。布匹每人每年1丈4尺(小孩酌减)。连火柴肥皂,也一律凭票定量供应。至于那些紧俏高档商品,如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等,更是要有领导批条才买得到,你有钱还得有关系,一般老百姓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到了过年时候,各家各户凭户口簿到物资供应部门领取各种花花绿绿的供应票。猪肉、香烟、酒、糖等副食品供不应求,往往都要排队购买。特别是买猪肉,食品公司一天才杀几头猪,人多猪少,要想买到肉,一定要赶早。你天蒙蒙亮去排队,哪知道早就有人在那里等了,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寒风凛凛中,又冷又饿,有人捡来柴片木块,烧火取暖。好不容易等到上班时猪肉运来,排队变成拥挤,争先恐后是最恰当的形容了。有熟人在卖肉的,自然能买到想要的肉,一般人只能由他“宰割”了。“一嘟嘟、二杀猪”是那个年代许多人巴结的职业,一个杀猪的不亚于如今的科局长。

  我家兄弟姐妹多,家庭经济收入全靠父亲每月几十元工资,母亲去建筑工地做小工,一天赚8角或1元钱来补贴家用。全家10余口人,一天的菜钱才1块来钱,可买一大竹篮青菜。每个月只能吃一次供应的猪肉,买的肉越肥越好,蒸了一大脸盆的汤,肥油浮在上面,几个小孩抢着吃,大人只有让小孩多吃一点。穿衣服是老大穿不着给老二穿,老二穿不着给老三穿,一直传下去。衣服裤子磨破了,垫块旧布补好再继续穿,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这么说来。只有过年,才有做一套新衣服,量体裁衣对小孩也是要加长加宽一些,来年长高能穿。布料都是棉纱哔叽、咔叽布,耐穿耐磨。颜色也是选黑色或深蓝色,不显脏。新的黑布鞋是外婆平时手工纳鞋底一针一线缝制(我10岁时才买第一双胶底力士鞋),袜子是长筒棉纱袜,挺暖和的。

  临过年还有几天,大家才忙着到墟坪上买年货,鸡鸭都是乡下农民挑来卖,都是正宗土鸡土鸭。买一只大公鸡、一条鱼,再买点葱蒜香料,就算丰盛了,海味只有公家店铺卖墨鱼干、蛏干,一般人家也就买个几两蒸肉汤。柚子、橘子和马荠(荸荠)就是过年的水果,请不要见笑,我小时候只有在图画上看过苹果。

  办完年货,接着要磨米、磨豆腐。有石磨的人家热闹非凡,邻居街坊都挑着浸泡过的糯米、黄豆,到他家来磨。连续几天街上都能闻到炸麻蛋、炸豆腐的油香味。年前几天,理发店也是最忙的,男人都要理发,有时要等上个把小时,平时理一个发是大人两毛,小孩一毛,过年要加五分钱。

  大年三十那天,全城河边都是蹲满剖鸡鸭、刮雪薯的人,年前小孩也没有空闲的,男孩帮忙大人打扫卫生,贴春联,女孩帮忙搓麻蛋、包蕨屑包(又叫地瓜包)。每家每户的神桌上都烧香点灯,摆上供品,祭拜祖先。大过年了,平时再忙再累的人,也要停下来休息。农村有流传一句俗语:“有吃冇吃,玩到惊蛰”,说明过年是要放松来好好玩的。人人脸上露出笑容,喜气洋洋。那时候大家虽然贫穷,但过年的气氛还是非常浓厚。

  年夜饭是一年365天中最丰盛的“宴席”。母亲拿出平时难得施展的厨艺,奏起锅碗瓢盆交响曲。整个下午,灶间热气腾腾、香气萦绕,前锅炒,后锅蒸。平日里睡在“冷宫”的盘子、碟子、汤碗,全都“请”出来上桌了。平时难得“开斋”,闻到红烧肉香味,如同馋猫闻到鱼腥,垂涎欲滴,端菜时迫不及待用手抓一块肥肉往嘴里塞(这样的举动现在的小孩看来会觉得可笑)。菜上齐了,全家老小十几个人团团围坐,大圆桌上摆满鸡鸭鱼肉,有清流特色菜糖醋肉皮汤、烊豆腐、松丸子(肉丸)、墨鱼汤等,可谓清流老一辈人所说的“八碗四盘”。 

  年初一一大早,小孩要给长辈敬茶,道声“恭贺你”。早饭后到亲戚家拜年。拜年是过年最主要的活动,也是为了讨红包,虽然一个红包只有五分或一角钱,但也心满意足了。当时的孩子是不可能有零花钱的,只有过年的红包钱,才是小孩子的“私房钱”,可以“独吞”。到每一家拜年,主人先是端上一杯红枣茶,寓意红红火火、早早发财。然后拿出酒壶,端出一果盒(盘)腊味(有香肠、猪肝、猪耳朵、腊鸭等),边喝边聊天,说些吉利话。临走时大人往小孩衣服口袋塞满炒豆子、炒地瓜片,每个小孩一个红包,同时嘱咐要用功读书。

  那时候过年,小孩子最大的玩乐就是放鞭炮,一窜鞭炮拆开,一个一个地放,胆大的小孩还放“高升炮”(威力较大)。过年最大的活动场面就是踩街,有踩高跷、彩花船、装“故事”(小孩化妆各种戏剧脸谱,由大人抬起踩街),街道两边站满人群观看,好不热闹。

  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国家富强了,老百姓富裕了。如今的生活,天天是过年。感慨之余,开心一笑:“该享福啦”!

喜迎十九大幸福新清流美文征集投稿邮箱:594666422@qq.com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