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二月十九日是观世音的节日,而每年的这个时候,正值田边、地头毛绒绒的鼠曲草长到10厘米左右的时候,最为鲜嫩,人们都会带上篮子到野外采摘,做成青米果,在观音像前供奉。由于其有一种独特的草香,人们也都愿意一饱口福。人们还会多采些鼠曲草,晒干,以备日后使用。由于鼠曲草生长期较短,就有人用晒干的艾草嫩叶代替鼠曲草做果,口感稍差些,香味不如鼠曲草。 其制作过程是:将采摘回来的鼠曲草或艾草洗净,切碎,放入锅里加入少量食用碱煮,水开后让其沸腾5分钟,再将草捞入钵头捣烂,然后倒入半干的米浆中,放入适量碱、盐或糖搅拌均匀。锅内水舀净,待锅烧热后,将油沿锅壁抹一圈,把搅拌好的米浆悉数倒入锅内,边加热边用锅铲翻动米浆,使其受热均匀,动作要快,否则容易沾锅烧糊。待米浆八、九成熟时,装起,将其揉成一个个丸子,或捏成皮,包入事先准备好的馅料,放入蒸笼蒸熟,即可食用。(曾嫦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