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盘古开天地的那一刻起,灵台山就注定与神与佛有关。不知盘古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的神斧把灵台山塑为观音坐莲,屹立在闽西的深山里。从高空俯瞰,灵台山周边的山峰连绵起伏、叠嶂环绕,状如盛开的莲花,钟灵毓秀的灵台山好似观音端坐其中;山脚下的长潭河环绕流淌20里,河水潆潆,清澈可人,象一条永不褪色的腰带与灵台山相生相伴;田野与村庄有序地座落在河的两岸或山脚下,黛色的村庄、绿茵的田野与盛开的鲜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说起灵台山,去过的人们都有感触,印象最深的就是庙宇林立、菩萨众多,在5公里的中轴线上,从近到远建有定光佛、定光寺、圆通寺、翠峰寺、福源寺等,在闽西仍至闽西北形成最大的寺庙群,每座寺庙都有独特的韵味与传说。你若有兴趣,让我们一起走进灵台山。 驱车从清流县城出发,沿204省道经里田乡到长校镇的灵台山约40分钟 。越过里田与长校的交界处深渡岭,即见金光闪闪的定光佛端坐在灵台山前沿的山巅上,坐东朝西,头戴毗卢帽,手抱禅定印,静谥安祥。若在晴朗的早晨,从进山的马都堂迎宾大桥往上看,旭阳在大佛后面冉冉升起,先在大佛的肩膀上露个笑脸,再缓缓升到大佛头顶,太阳在大佛周边形成一圈七彩的光环,在墨绿色后山的映衬下,感觉大佛随着太阳一起升起,光芒万丈,佛日东升与佛日同辉的美丽景象就此生成。
跨过马都堂迎宾大桥,即来到客家博物馆。这座酷似永定土楼的博物馆,灰面青瓦,呈圆柱状,外实内空,是客家人非方即圆建房筑屋的典型代表。过去,客家人喜按姓氏群聚而居,建的房子大多是方正的围屋,圆形的土楼较少,但他们却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便于抵御外敌,这对于从中原颠沛流离而来,侨居荒蛮南夷之地的客家人来说,不为是上上之选,我们不得不感叹客家先人的胆识和智慧。博物馆装修已近尾声,将用来诠释客家民系形成的历史,展示客家人长期积淀的文化和民俗,重现客家人过去生活生产的场景。 又走五十米,就到了中华客家祖山门楼。门楼用大理石构筑而成,有五孔共四层,高大雄伟,门柱上嵌刻了形意隽永的名家楹联,未近已闻书香;门顶飞檐斗拱好似祥云朵朵在飘,还好有六副石门当压得结结实实,不用心惊,尽管放马前行。过了门楼,顺着上山水泥路拐几个弯,约摸一公里就到了定光寺。定光寺依山而建,三梯布局,杏黄色的墙,青灰色的脊,气势宏伟,由祖山禅院、大雄宝殿、定光殿组成。定光殿虽未建成,但左有设施齐备的厢房,右有微派的客家素食馆,已食住无忧,可尽性一游。 再往前走,就到了定光佛的万人广场。在广场与大佛之间,有五段台阶,每段台阶中间都有一块大浮雕,图文并茂地讲解了客家人五次大迁徙的历程。665级台阶,步步展现了客家人的坚韧,也让你体会到坚持就能登顶的快乐。登上大佛基座平台,仰望36米99的大佛,顿感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对大佛的膜拜之情油然而生。定光佛也称客家佛,《临汀志》载:定光古佛,俗姓郑,法名自严,同安县人,生于五代(后唐)应顺元年。11岁时出家,依本郡建兴寺契缘法师席下;17岁时游历江西豫章、庐陵,拜高僧西峰圆净为师,在那里盘桓五年后,告别圆净法师,云游天下。在闽粤赣周边留下除蛟伏虎、疏通航道、活泉涌水、祈雨求阳、赐福送子、筑陂止水等护国佑民的传奇故事,其中活泉涌水和筑陂止水的故事,分别发生在清流县城关和长校镇镜内。《清流县志》记载:宋乾德二年有圣僧定光到此住持,修建寺庙:“旧无水,定光佛至,飞锡凌空,七日复返,始有泉涌。其夜,风雷大作,雨水滂沱,僧惊避。迟明视之,庵推出谷口,其下飞瀑数丈如珠廉,至今莫寻其源”,这就是清流古八景之一“灞湧金莲”的由来。后云游到武平县南安岩筑寺弘法,大中祥符八年正月初六圆寂,享年八十二岁。定光古佛去世后,客家人收集其遗骨及舍利塑为真像,顶礼膜拜,成为客家人的保护神。宋朝曾五次对其敕封,最后敕封他为“定光园应普慈通圣大师”,客家人视他为佛祖释迦弁尼之师“定光佛”的转世之身。 继续往上走,就到了圆通寺。圆通寺按照寺庙的典型结构依山建造,大藏殿、大雄宝殿、大悲殿、钟楼、鼓楼、藏经楼及佛学院、素菜馆、刻字艺术馆错落有致、一应俱全。寺庙白墙红瓦、雕梁画栋,红豆彬雕刻的弥勒佛栩栩如生,脱胎漆制作的释迦牟尼高大庄严,木刻镀金的观音菩萨慈眉善目,和尚虔诚伺守礼佛念经,不知是普渡众生,还是为自己修身积德,总之游客不断,香火不绝,成为方圆几百里仍至江西、广东、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信众朝拜的圣地。在大悲殿,有两尊观音菩萨同居一室被供奉,一尊已镀金身居中供奉,一尊素颜静候香火,这是为何?据寺庙住持讲:在1995年,居中的木刻观音因制作时木材未干即上漆镀金,出现开裂和油漆脱落现象,影响观瞻,于是将其涂上白漆改为白衣观音,信众又用塑钢重塑一尊想进行更换。不曾想,用告判十六次请示木刻观音,她都不愿退位,并明示希望重塑金身。过了几日,三明市区一位经营布店的黄姓老板来到圆通寺,告之住持:他前几日做梦,梦见灵台山一观音穿着白衫问他要新衣。于是,这位客商出资为木刻观音重塑金身,让她永受香火。连城冠豸山和宁化客家祖地得知圆通寺有尊观音未开光,都来请她,用告判请示她,她都不愿去,要留在灵台山。因此,留下“不愿换观音”和“不愿去观音”的故事。不过,两座观音同居大悲殿的局面很快就会结束,位于圆通寺前的观音殿即将就建成,该殿砖木结构,简约古朴,“不愿去观音”已有了好去处。看到这,你有何感触?是感叹冥冥之中神的力量,还是感叹大千世界无巧不成书?或者兼而有之。 登上灵台山主峰,就到了始建于明朝的翠峰寺,该寺上世纪文革期间被破坏,于1996年重修,是座以土木结构为主,小巧玲珑的寺院。寺院里左边有一株百年茶花,枝繁叶茂,每年春节前后几百朵红色的茶花如约绽放,娇艳夺目,似彩霞停驻枝头,为寺庙增添了勃勃生机,许多游客争相拍照。寺院里右边有一只灵验的石龟,据说是欧阳真仙当年的座骑,因迷恋灵台山醉人景色不愿离去,真仙把它留下修炼,后坐化为石龟。因故,翠峰寺过去也称醉峰寺。寺院前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万佛堂,高三层,大楼套小楼,外观呈八角型,内部回廊环扣,中间小楼稍高,屋顶为莲蓬状,独具一格,回味无穷。万佛堂里供奉了上万尊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佛像,高的达三四米,小的仅二三十公分。一踏入万佛堂,顿时肃然起敬,再强悍的心也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念想。 福源寺位于中轴线的末端,在大山深处,青砖灰瓦、古朴典雅,绿树掩映,修竹摇曳,对岸五条山脊并排直下长潭河,好似五龙汲水,又象五马争食,是块极佳的风水宝地,很早以前就有道士、僧人在此结庐修炼。相传,出生在后唐的欧阳真仙,于宋初在清流赖坊的大丰山修炼,经过灵台山,看到此山云遮雾绕,仙气飘渺,古树葱郁,涧水潺潺,松竹弹奏,飞鸟和鸣,是一处上好的修行之所。于是,真仙率弟子在灵台山筑茅屋立行宫,常到此颂经传道。欧阳真仙在大丰山圆寂后,为纪念真仙,信众便将这座山命名为仙人岭,也称仙人峰,并在山中筑建欧阳真仙庙,祀奉欧阳真仙,成为灵台山寺庙群的发祥地。后又在近处择一盆地兴建福源寺,供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佛等,四邻八乡信众相拥上山朝拜,到此祈求平安吉祥。 你看了庙,拜了佛,还意犹未尽,可住宿下来,早看云海升,晚观红霞飞。尤其在夏秋两季的早晨,或是在雨后天晴的时刻,山雾似纱似云,从河面从山脚一团团、一簇簇地涌向山腰,飘过山顶,村落、山野若隐若现,人们似乎在云中,仿佛在天上,进入了传说中的仙境。傍晚,夕阳有些依依不舍,从大佛对面的山顶上慢慢西去,象位出嫁的大姑娘,在云中一步三回头,涨红着脸,把周边的云朵先染成粉红,再染为紫红、橘红,大朵的象她红色的棉袄,长条的象她飘逸的丝巾,鳞状的象她围裙上的花朵,把山峦、村庄也染得姹紫嫣红。这时,你也许有追随她而去的念想,但别忘了,你还在佛山中。(巫仕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