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清流文苑
客家是座山
2018-05-10 08:24:15  来源:  责任编辑:清流新闻网邹新根  

客家是座山,众多的客家子嗣就是这座山上葱郁的花草树木。

镌着“客家祖山”的牌坊,就屹立在河的对岸。脚下的长桥深水中挺着艰难的墩、跨越着沉重的梁,仿佛客家人由北至南一个小小缩影;蜿蜒延伸展的灰白色的水泥路正把千年的历史回溯。当中土沦为群雄争占之地,安乐的百姓被迫离乡。西晋“五胡乱华”,唐末“黄巢起义”,宋末金兵入侵,连年战乱加之灾荒和瘟疫,无数北疆子民弃下都城郡邑,一再向南。奔逃的生命像一根根丝线,从烽烟的针孔穿过;破裂的故土已经无法缝补;一行行思乡的脚印被身后的战火湮灭,一声声带泪的叹息化作无尽迁徙。

他们越黄河过长江翻秦岭登武夷,终于在苍茫廓野,绵延峰峦,无边绿海中寻到一隅祥和安宁所在。于是,他们停下迁徙的步履,放下离乡的重负,从辟土拓荒到开基衍生,从架棚搭窝到安居乐业。于是有客家先祖巫罗俊上疏皇帝行营,奏称黄连地广人多,可授田税;朝廷嘉纳此举,授巫罗俊镇将一职,令其翦自效。客家先民在这没有枪炮轰鸣,剑戮厮杀的山水间,任沃土铧犁,银锄谷物四序耘耕;任大山里腾起的炊烟,溪谷中传来的山歌相伴文修礼悦;任甜美的梦、客乡家乡的主人翁精神发扬光大。

“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那么“送元史君”的张籍真真是“远过九龙滩”,倘若进入闽西腹地那光景定是另一番感慨。

来到雄阔的牌坊下,我多想报告一声,“不进灵台门,不算客家人”。作为客家子孙,必须仰望、崇敬 、拜祭我们高大、智慧、历尽千辛万苦的先祖。

踏进灵台,自报家门。你尽可以在闽西的哪条河流、哪块盆地、哪座岭坡聚簇结朋邀友定居。“月白日红凭起落,风云山外独香眠。”就像山寺里那池睡莲尽享天光雨露,尽待生命绽放。记得,一次母亲曾与长汀乡邻交流,我感到惊讶,同时却能听懂她们谈话的大意。可是母亲怎么会说长汀话呢?原来母亲出生广东,十三岁随父母迁回福建清流,母亲是用客家话与长汀乡邻交谈。母亲还说我们这一带都属客家,我们是客家人。

客家人!我用幼小的心灵铭记。

这隅大山小河,这片田园屋舍,这方风土人情养育客家的历史逾千年。当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客家人再从闽西外迁时,已是主动意义上的求知和发展了。千年客家祖地向外播衍代代有人。现今倾向积极,众多的农民工涌向国内外大中城市,子女高教,学成从商就业等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更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输送等便利的交通,客家子孙也就便去便来。

步入万人道场,定光古佛高高定禅,微言弘法,香烟久袅不散。那是客家儿女对自己心目中神灵的真情祀奉,虔诚祭拜。客家先民万里流离,至此人地生疏,水土不服,风俗难融,起家立业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不管客家人遇上什么样的不顺之事,定光古佛都能显灵相助。

于是有定光古佛在灵台山传经布道,见官府向寺院征收布匹,则由当地百姓代交,定光于心不忍,写了一封要求免征布匹的信夹在上交的布匹中,从此这里的百姓不再为寺院背负税赋。定光被客家人尊称“圣翁”,亦称“古佛公公”。更因为他时常云游闽西山川人家,广结善缘,一心为百姓救苦救难。如除蛟伏虎,疏航引水,祈雨占晴,筑陂开圳,惩权罚贵,赐送子嗣,为民请命等等,定光在客家人聚居地积下累累功德。百姓塑其真像,顶礼膜拜。不久,在大丰山修练的欧阳真仙慕名来到灵台山,见林木葱郁,紫气氤氲十分眷恋。于是常来探访,由于吸纳了灵台山仙灵之气,其道法日见高深。宋淳熙二年,欧阳世清奉孝宗皇帝之命入朝祈雨,祷坛次日,甘霂大沛,朝野欢悦,皇帝亲封欧阳世清为“通天妙应欧阳真仙”。又有南海观音身边一龟童驼经至此,恋灵台山色不思返,潜心修念得道成仙。去过南海普陀山的人们都看见了,观音座前只有二只龟童听法。因此,灵台山佛道声名盛及闽赣粤乃至东南亚,信士如云,香火袅绕。

当然灵台山首先是客家人的集散地,胸怀新生希望和开拓意识的南迁汉人,澎湃而来,奔腾而去。就是从这里走赣水过汀江入韩江出闽江,志向四海,枝蔓五洲。“不进灵台门,不算客家人!”当年辗转南迁百姓的一句口号,已被历史验证:灵台山是客家人的摇篮区,中转站,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的聚居地。

“松间古刹无人画,竹里新泉何处琴。”这就是清流山水,如诗如画。

进入灵台山腹地,敬请归客一览灵台风观。于林涛清风间携壶狂饮的是醉峰寺;在参天古木、修篁幽境里聆听梵经、啼鸟的是翠峰寺;入得山门能够让你濯尘浣心,圆缘悟道的便是圆通寺了;而古老的福源寺还在那一川流岚,几脉静岭间至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高登金顶,一条二千多米长的山脊更是画廊,山风拂开清秀的页面,画廊之上可观长潭溪水环绕灵台祖山,整座大山犹是三尊古佛端坐。那碧水之中青莲之上跏坐的,可谓“真仙观澜”。

灵台山,注定是一片净土,一座佛城。其风水状形呈莲座。

而黄连峒这块蛮荒之地,因了开山鼻祖罗俊镇将的守土安民策略和千年客属崇文阅礼的读耕相勉。称得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清流置县以来,科举先河中有伍致达兄弟同科进士,佳话一时;朝刚国史的整肃和撰修有一代贤臣翰林编修赖世隆,吏部尚书裴应章;文学艺术方面颇深造诣的有诗人叶元玉、李弃,画家郑铿、裴雨樵;太医院判罗显;军防专家黄新民;大提琴艺术家王连三等一系列令人骄傲的客家英才层出不穷。同时,清流还是中央苏区红色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客家儿女踊跃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为捍卫国家领土和保卫家乡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仍保留着林畲毛泽东旧居,里田锅蒙山战斗遗址,嵩溪石狮岭伏击战遗址,长校将军庙烈士陵园等一大批红色史迹。1930年1月,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写下脍炙人口的《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这就是世界客家祖地之一清流;“山高不碍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这就是闽西千山万水间,风景这边独好的清流。

闽西山水,绿为主色。绿教灵台饮醉啊!

名闻遐迩的灵台山不仅因为峰峦云里秀,佛道山中藏,更有千年客家文化的积淀和客家人开拓进取的精神令世人瞩目。遍布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一亿多客属就是这座山上森繁密匝的树木和锦簇花草,而这些花草树木向外伸展后能否再次成为一座座相应而起的山并不重要。客家本身是一座山,枝叶葱茏,花朵焉红;木鱼笃笃,梵经喃喃;松涛啼鸟,明月清风……

作者:董美娟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2023009287号-1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35120210013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