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专题 > 网上半月堂 > 
【网上“半月堂”】2019·第四期
2019-02-20 17:25:00  来源:中共清流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本期题要:

【学习路上】

1.夯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基础——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要点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势不可挡

夯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基础

2月19日,元宵节,广大农民迎来新的“三农”政策大礼包——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第16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突出亮点?如何对标乡村振兴的硬任务,补上“三农”发展短板?乡村产业发展和改革将有哪些侧重点?权威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全面完成“三农”领域各项硬任务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比如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

对此,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的总要求。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来进行部署,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谋篇布局,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落实,确保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

“只有把硬任务完成好,才能切实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色和含金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今年的一号文件对脱贫攻坚做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具体要求,并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例如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着力解决‘一兜了之’和部分贫困人口等靠要问题,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宋洪远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一场硬仗。“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同时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注重实效,防止做表面文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指出。

此外,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这对于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意义重大。

把“优先发展”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对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的具体部署。此次中央一号文件则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这就进一步压实了责任,确保做到动真格、见实效、能考核。”宋洪远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今明两年要完成的硬任务来谋划‘三农’工作,列出任务清单,强化政策举措,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指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夯实农业基础、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等八个方面做出明确部署,体现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根本原则,实现确保稳住“三农”、守住这个战略后院、发挥好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的目标。

孔祥智认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打造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三农”干部队伍;要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引导和支持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要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用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今年是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局之年,如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如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此,中央一号文件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几方面对农村改革进行部署。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较大篇幅着墨,不仅对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和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提出具体要求,还明确了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的改革方向,提出‘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等具体措施,对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具有深远意义。”宋洪远说。

“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统筹兼顾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叶兴庆说。

专家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下足绣花功夫,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往深里做、往细里做。

“要继续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把握好玉米去库存节奏,加大稻谷去库存力度,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质量品牌等短板。要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用现代技术、信息和管理改造农业,立足乡村独有的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乡村产业体系。要畅通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疏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实现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孔祥智表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势不可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创新引领中国改革开放话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光辉篇章。其中,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性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雄浑豪迈,充满坚定的战略自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用江河作比喻讲客观规律,以历史为坐标谈复兴伟业,纪念的是四十载,眺望的是九万里。他指出,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克服艰难险阻中发展前进。前进遭遇的阻力既可能源于自己的局限性,又可能来自于外力的干扰、遏制、打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些文明消失了、一些文明却历尽磨难而绵延不绝、发展壮大,中华文明就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遭受的磨难和牺牲、所进行的奋斗和拼搏。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用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创造了人间奇迹。人们不禁要追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趋势为什么如此迅猛和势不可挡?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势不可挡,在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积累了强大的正能量。千百年来,中国的先人们就抱有高举远慕、向德向善的情怀,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缔造中华文明,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胸怀同域外民族交流互鉴。这种正能量的精神内核就是追求真善美,就是变革和开放,就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内动力,具有历史的厚度、道义的高度和格局的大度。有了这种卓越的内动力,自信的中华文明和中国人民就能够形成一种主体性品格和智慧,既不迷信“教科书”也不听信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有了这种卓越的内动力,就有了中国从古至今此起彼伏的变法变革图强运动,就有了向真理敞开、向未来敞开、向世界敞开、向美好生活敞开的精神密码和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势不可挡,在于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具有远大前途的能够团结带领人民驾驭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领导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所以,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实现伟大觉醒,孕育伟大创造,进行伟大革命,推动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开启新的伟大征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断走向胜利、走向光明远大的未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势不可挡,在于中国的发展进步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中华民族阅尽5000年沧桑变幻,养成了一种通观达变的历史观,总结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客观规律,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豪迈宣言,形成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大道达观。我们现在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表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光明总会代替黑暗,进步必定赢得未来。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共同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奋斗。当前,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全球化把全人类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交往方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人类交往进一步突破地域狭隘性和发展道路单一性的限制。中国用自己的伟大实践让世人见证了并继续见证着“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见证了并继续见证着公理如何战胜强权,见证了并继续见证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势不可挡,在于中国具有发挥正能量的能力和意愿。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一个自私的大国,而是一个自爱爱人的大国,中国梦与人类一切美好的梦想紧密相连。中国自古就相信“独行快,众行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历史上,中国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更自觉地利用和平发展的环境发展自己,同时又用发展起来的中国实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这种实实在在的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构成了一种伟大的社会存在、一种足以自信并助力世界和平发展的物质力量。中国站在正确的历史方向上,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发展观、安全观,高举全球化的大旗奋勇前进,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普惠、共商共建共享,以实际行动倡导并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关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重要保障。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直接的现实性。让我们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创造出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