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专题 > 网上半月堂 > 
【网上“半月堂”】2019·第八期
2019-03-20 10:30:00  来源:中共清流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本期题要:

学习路上新华社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为人民抒写 为时代立传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为做好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质文沿时,崇替在选。”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同步伐,这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品诞生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文艺创作、学术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和创新灵感。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与时代同行,就是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深刻反映时代巨变,描绘时代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创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搞清楚的根本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扎根人民之中,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文艺创作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让调查研究接地气,让学术成果满足人民需求,才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以人民为中心,重在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不管是文艺创作,还是学术研究,都应植根现实土壤、反映人民心声,努力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为创造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倾注心血。新中国70年砥砺奋进,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就能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传世之作,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做人、做事、搞创作、做学问是统一的,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文化艺术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必须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要志存高远、修身养德,努力追求好德行、高品位,用良好品行为社会作出表率。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做到勤业精业、自尊自重,始终做一个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人,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新华社评论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些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对守护好内蒙古这道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战略定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说,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推动绿色发展,是长远之策,不是权宜之计,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想走“回头路”,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的念头、打牺牲环境的主意,那样做必然得不偿失、遗患无穷。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就是要经得起考验、稳得住心神,践行新发展理念不动摇、不松劲,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不开口子,牢牢守住生态红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根本出路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发展理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必须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让绿色消费成为社会风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要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要加强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筑牢根基。

新华社评论员:有了政府“紧日子”

就有百姓“好日子”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一番话,闻之暖心,发人深省。

为人民谋幸福,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正所谓“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和政府过紧日子,意味着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边是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数十项惠民举措等众多利好,一边是中央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等安排。这样的对比,生动诠释了“紧日子”与“好日子”的内在关系:政府会过“紧日子”,家家户户的“小目标”就更有希望实现,老百姓的“好日子”就更有奔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绷紧“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根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紧日子”里有为民情怀,让百姓日子更红火就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紧日子”里有忧患意识,清醒看到现实难题、发展短板,就会多一点自警自励,多一些未雨绸缪;“紧日子”里有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优良作风。

从小小红船到逼仄窑洞,从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到披荆斩棘的改革开放之路,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党心民心也是在艰苦奋斗中凝聚起来的。

今天,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各方面的物质条件也越来越好,但不能忘了,我国依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少,要办的大事难事还有很多,决不能大手大脚、肆意挥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精神世界。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家宝永远不能丢,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永远不能改!各级干部甘于过“紧日子”,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就是一种奉献,一种担当,一种开创未来的信心与力量!

“紧日子”有意义,那是为民的初心;“好日子”有滋味,那是幸福的味道。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在“紧日子”与“好日子”的同频共振之中……

新华社评论员: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

中国的反贫困斗争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我们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时间紧、任务重,正是最吃劲的时候。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就进一步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发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进军号令,为打赢这场硬仗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

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加油鼓劲。6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多少“穷根”被拔掉,多少“穷乡”变了样,多少“穷窝”展新颜。实践证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堡垒不能攻下。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信心;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唯有迎难而上、一鼓作气,才能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念好“精准脱贫”的真经,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蹄疾步稳地向前推进。

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都是致富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毫不手软加以整治。“出水才见两腿泥”,要严把脱贫质量的关口,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对那些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必须严肃问责。

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有那么一股拼劲。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脱贫攻坚战打得好不好,要看各级干部能不能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把贫困群众的事情尽心尽力办好办实。

决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尽锐出战同心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奋勇拼搏的中国人民!

新华社评论员: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

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充满希望,广阔天地大有可为。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与各位代表深入交流,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鼓舞干劲。

今年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产业振兴是关键”“守住绿水青山”“腰包鼓更要精神富”……大家对“三农”发展的信心更足了、认识更明确了。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久久为功求实效。

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就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抓好粮食安全这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要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做文章,在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上动真格,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就要顺应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势,让绿色成为“三农”发展的底色。“水光山色与人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当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的任务还很重,农民群众对“家乡美”有更多期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就应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把乡村大地建设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就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把农村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扭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牛鼻子”,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就要聚焦增进农民福祉这个宗旨,多下补短板、利长远的功夫。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补齐乡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带头人”,完善各项民生制度、织密“保障网”,推动“三农”工作走稳走实,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华社评论员:为创新创业创造厚植土壤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是创业兴业蔚然成风的发展,是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就如何推动创新创业创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关键是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普遍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疏通堵点、纾解痛点、攻克难点,不断夯实制度保障,为创新松绑、为创业加油、为创造助力。要处理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厚植土壤。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推动创新创业创造,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小苗破土,何愁大树不成。中小企业是创新创业创造的生力军,让广大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才能形成创新创业创造的澎湃大潮。年轻人是创新的希望和未来。年轻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创新就有潜力,创业就有动力,创造就有活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就应以“放水养鱼”的思维、着眼长远的谋划,为广大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打造宽广舞台,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激活创新创业创造的一池春水。

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既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又要坚持依法办事、一视同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让广大市场主体稳定预期、增强信心。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市场资源和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推动创新创业创造,闭门造车行不通,开放合作是大势。不拒众流,方为大海。要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用好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为创新创业创造夯基垒台,全面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新华社评论员:全力以赴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打好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任务。这是军队统帅对全军官兵发出的攻坚“动员令”、落实“任务书”,必将汇聚起全军官兵狠抓规划落实、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的磅礴力量。

规划是实现梦想的路线图。根据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宏伟蓝图,国防和军队建设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落实“十三五”规划显得愈加重要和紧迫。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深水区”,“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到关键阶段,越要崇尚实干;越是到攻坚关头,越要狠抓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实现2020年目标任务的收官规划,完成好收官攻坚任务,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重点突破,加强责任落实,真正像打仗一样抓落实。

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需要真抓实干、统筹推进的拼劲。“十三五”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十个指头弹钢琴”的科学谋划,以“开窗放入大江来”的融合思维,搞好全局统筹,加强跨领域、跨部门、跨军地协作,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确保各项建设有序推进。

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需要聚力攻关、重点突破的闯劲。哪里是险关要隘,哪里就是发力对象;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主攻方向。要围绕规划明确的总体布局,突出抓好军事斗争准备急需、作战体系关键支撑、国防和军队改革配套等重点项目,确保重大建设任务落地、关键能力指标实现。

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需要勇于担当、奋力作为的干劲。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奋斗姿态担当作为,决定着规划落实的“成色”“品质”和“含金量”。要强化规划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把任务落到实处。

“脑子里有了硝烟,脚步才会奔向战场。”抓好规划落实,事关打仗急需、胜战之要。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离不开军民同心、军地合力。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共同把强军事业推向前进,让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根深叶茂、永葆常青!

新华社社评:上下同心 团结奋进

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光荣使命,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即将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这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盛会,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共识、鼓舞了干劲,激励着近14亿中国人民砥砺奋进。

千川奔腾必有主流,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为做好新时代的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广大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2100多名政协委员认真履职,积极建诤言、谋良策、出实招,展现出上下同心、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作用和生机活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也将迎来70华诞。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历史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和政治组织最本质的特征。进入新时代,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工作的总纲,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轴,不断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在这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刻,更加需要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更加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辨察“时”和“势”的变化,把握“稳”的要义、强化“进”的措施,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人民政协定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共襄复兴伟业。

人民政协聚的是各界英才,议的是国家大事,谋的是民生福祉。会议期间,广大政协委员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聚焦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履行职责,提出了大量真知灼见。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是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提高咨政“含金量”,突出建言“靶向性”,重在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对接人民所思所盼,瞄准热点难点问题发力,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协委员是政协组织的主体,肩负起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使命任务,对政协委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多下学习的真功夫,勤下调研的苦功夫,练就创新的硬功夫,才能让建言有理有据、对策可行可用,交出无愧于人民的新答卷。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民政协任重道远;踏上新的奋斗征程,人民政协大有可为。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同舟共济勇于斗争,努力画出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同心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新华社社评: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信心在春天激荡,力量在心中澎湃。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即将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为发展谋大计,为兴业献良策,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这是一次发扬民主、提振信心、凝心聚力的盛会。会议期间,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参加代表团审议,与代表们深入交流、共商国是。从阐明生态文明建设“四个一”的重要意义,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到谋划乡村全面振兴,要求“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改革发展定向导航,为人大代表更好履职指明方向,为我们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成就伟业要靠亿万人民共同奋斗。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人民意愿成为国家意志,为国家发展擘画蓝图,凝聚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这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过程,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会议期间,代表们依法行使权力,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报告,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提出议案491件、建议和意见约8000件,紧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型升级、改善民生、污染防治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集思广益才有新思路,群策群力才能解难题。人大代表尽责履职,建真言、出实招,让我们应对风险挑战有了更深厚的底气,实现目标任务有了更强劲的动力。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扬民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无论是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时的热烈氛围,记者会、“代表通道”上的直面问题、开诚布公,还是简朴、务实、清新的会风,无不彰显本次会议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鲜明特点,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生机活力。在党的领导下集众智、汇众力,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集中,实现有序政治参与和高效民主决策,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就能为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夯实制度保障。

本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正逢“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面临新使命新任务。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牢牢扭住这个根本,确保各项工作始终体现党的主张、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做好人大工作就有了正确方向。新征程上,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不断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人民为中心履职尽责,新时代的人大工作责任重大,广大人大代表使命光荣。

上下同心开新局,击鼓催征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必胜信心、凝聚实干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华社评论员:新时代的春天充满希望——读懂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

新时代的春风,拂过生机勃勃的神州大地,在亿万追梦人心中燃起新的希望。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6个团组的审议讨论,同代表委员们深入交流、共商国是。人民心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里,跳动着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劲脉搏,奔腾着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信心与力量。

(一)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鼓舞人心。此时此刻,中国的反贫困斗争正是最吃劲的时候。身在人民大会堂,总书记依然牵挂着千里之外的“三区三州”、大别山区、太行山区、黄河滩区……

如何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等明确要求,发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进军号令,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一位人大代表对此深有感慨:总书记是铁了心要把这个事干好。

坚定信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时间”的重要关键词。把握大势、着眼长远,总书记不断点亮人们心中的希望之光——展望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提出“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让广大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作为“中国号”巨轮的领航者,习近平总书记深知信心的重要性。面对风险挑战,他指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更是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于正在爬坡过坎、奋力登攀的中国来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在前进的征程中,两会是重要的“信心加油站”。从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读懂“中国信心从哪里来”——来自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来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扎实举措,来自近14亿人民为梦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信心就是预期,信心就是希望,信心就是力量。当“减税降费”让企业轻装上阵,当“简除烦苛”让科研人员聚精会神搞创新,当民生“大礼包”给千家万户带来“春消息”,当“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让外商看到了新机遇,“为中国投上信心一票”就是一种不可撼动的共识。

(二)

“到你们嘎查路怎么走啊?”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笑着向人大代表吴云波“问路”。

总书记关心的“路”,既是交通之路,更是发展之路。小到一个村的脱贫致富,大到一个国家的建设发展,都要走对路。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唯有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关键一跃”,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境界。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提倡绿色发展的原因所在。

走好这条发展新路,需要探索,更需要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尤其是,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的念头,打牺牲环境的主意。咬定青山不放松,咬紧牙关过难关,这是一种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

保持定力,是处变不惊的从容,折射出“政贵有恒”的执政理念。抓生态文明建设是这样,搞改革开放也是这样。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一句风趣的“‘馒头办’没有了吧”,引发大家思考。

一个“馒头办”,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改革的大命题。中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不能松,改革开放的步伐更是一刻不能停。今年两会上,“改革开放”继续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审议讨论时的高频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不惧艰难险阻,哪怕惊涛骇浪,新时代中国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战略定力。

(三)

“是水冲厕还是旱厕?是集中化粪池还是一户一个化粪池?”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村民家里厕所改造这样的“小事”。

每年两会上,对老百姓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看得重、问得细、记得牢。湘西十八洞村大龄男青年的“脱单”问题、大凉山的“悬崖村”、青海农牧民的“保健室”……今年两会,他关注脱贫攻坚、生态环境治理、农产品安全、农村关爱服务体系等民生问题,要求文艺创作和学术创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桩桩件件,念的还是群众冷暖、人民需求。

关切民生“小事”,映照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不管走到哪里,也无论什么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想着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总是惦念着父老乡亲的所思所盼,他曾深情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这是一种饮水思源的深情。“共和国是红色的”,不管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都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不能忘了人民是国之根基、是执政的最大底气。

这是一种不忘初心的担当。党员干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甘过“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就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最好诠释。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的改革发展让亿万人民心里感到温暖而踏实。

(四)

“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在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引发企业界广泛共鸣。

做实业,贵在实打实;做各方面工作,靠的也是真抓实干。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强调脱贫攻坚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过程要“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落实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扭住不放,务期必成”。突出一个“实”字,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鲜明品格。

实干者要有实干者的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这是共产党人弥足珍贵的传家宝,也是全社会的精神财富。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清除虚浮之气、鼓励务实之举,就是摈弃奢靡之风、激发进取之志。

近日,中办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切实为基层减负,基层干部纷纷称之为“及时雨”。让干部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聚神聚力干实事,就是对实干者的鼎力支持、对实干精神的有力弘扬。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奋斗者。让干事创业者有干劲、有奔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五)

春天,意味着万物生长,意味着新的希望。远见者看到希望,奋进者选择希望,追梦者拥抱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开启了希望之门,召唤着我们为梦想奋斗,一起奔向新的远方。

春天已经到来,希望正在每一个人心中生长……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