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专题 > 网上半月堂 > 
【网上“半月堂”】2019·第十三期
2019-05-27 17:25:00  来源:中共清流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吴建平  

本期题要:

学习路上1.党员干部不妨多点“较真”

2.党员干部要常“检身自省”

3.年轻干部不妨多一点“学徒心态”

 

党员干部不妨多点“较真”

胡适先生笔下曾刻画过一位“差不多先生”,此君的“至理名言”就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行,何必较真呢?揆诸当下,一些党员干部也把这种差不多的干事哲学奉为圭臬,凡事云淡风轻,得过且过,或懒于较真,或不敢较真,任其发展,不但阻碍自身发展,更会损害党的事业,实不可取。

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我们提倡多点“较真”,并不是“钻牛角尖”或者“争强斗狠”,而是认真精神的发展和延伸,体现的是一种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党员干部,作为政策的落实者,工作的推动者,人民的服务者,倘若总是本着“差不多就行”的工作态度,大大咧咧,混沌度日,许许多多的“差不多”累计起来就会差很多,差太多。

一些干部在工作中不讲究较真,办事拖拖拉拉,敷衍了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凡事“差不多”“大概”,有的甚至在原则问题上宽松软,这种“不较真”从根本上讲都是党性不强,宗旨意识不够的体现。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坚决要和这种错误做法划清界限,勤于自省,严于慎独,对待每一项工作都有一种较真精神,敢于较真,善于较真,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涵养钉钉子精神。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阵雨式”抓工作,心思游移,三心两意,工作缺乏计划性和统筹性,上级领导催一催,就抓一抓,检查一过,就松一松,放一放,带有极强的临时观念和侥幸心理,如不加节制,必然形成不良政治风气,贻误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党员干部肩负重任,绝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拿出较真碰硬的劲头,不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久久为功、一抓到底。

摒弃过关思想。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被动应付、消极应对的过关心态,完成就是胜利,过关万事大吉。这种思想,其实是懒政思维作祟,在工作中浑水摸鱼,不思进取。要克服“过关”思想,需要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和担当意识,要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拿出党员干部应有的姿态,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坚持要求不松、标准不降,干劲不减,持之以恒实现常抓长效。

筑牢规矩意识。“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守纪律,讲规矩是每一个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底线。党员干部只有严明法纪,严守底线,对各项党纪法规心存敬畏,才能筑牢思想防线,时时躬身自省,警钟长鸣,现实工作中才能做到有权不任性,用权不妄为,钉是钉、卯是卯,坚持原则,秉公执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党员干部要常“检身自省”

《亢仓子·训道篇》有云:“贤者见之宽恕而不言,小人暴爱而溢言,亲戚怜嫉而贰言。人有偏蔽,恶乎不自知哉?是故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意思是,对于人的缺点,贤者会因为宽容而不说,小人会为寻求偏爱而多有吹捧,亲戚会因为怜悯呵护而不说。人的缺点只有靠自知,要时时检视自身不足。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对于个人来说,只有通过自省,才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并通过杨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更要培养自省的能力。只有经常对镜自省,红脸出汗,守规矩、明底线、知敬畏。

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受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往往只关注官职大小,而忽视了自身修养的提升。他们有的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目光和毅力恒心,进取意识淡化,甘于做“敲钟和尚”;有的欲望太强,在各种诱惑面前迷失心智,以至于以权谋私,损公肥己。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缺乏自省的能力,对于内心的“污垢”没有及时清理。唯有“勤拂拭”,才能不让自身“惹尘埃”。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是对党员干部“反省自己”“把握自己”的劝诫。一些党员干部正是因为没有做到经常审视自己,才出现了信念动摇、作风腐化等“精神缺钙”,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君子穷不失义,达不离道”。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身的廉洁自律意识,以敬畏之心对“权”,以淡泊之心对“位”,以律己之心对“利”。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时刻严以律己,不义之财一点一滴都不贪取,不良习性一丝一毫都不沾染,让廉洁从政成为行动自觉。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党员干部除了做足自省的“功课”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提升自己。这就需要在自身岗位上忠诚履职、尽心尽责,实现自己为官的价值。要运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无功即是过”的进取精神来鞭策自己,以过硬的作风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实绩。以“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坚韧,咬住发展不放松。只有心装百姓之苦,常修为政之德,才能真正做到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

 

年轻干部不妨多一点“学徒心态”

在手工业发达的传统社会,“学徒”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在学徒向师傅的潜心求教、刻骨钻研中,传统的手艺和技术得以代代传承和发扬。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成功的学徒应当是在向师傅求教时,主动将自己“清零”, 从一件件看似不起眼、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肯吃苦、能钻研,最终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胜之于蓝”,首先要“取之于蓝”。

“学徒”一词似乎距离现代生活较远,举一个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的例子就是“学驾照”。对于驾校教练而言,有一定驾驶基础的司机是最难教的,好高骛远的学习态度、不合规范的驾驶技术、难以纠正的驾驶陋习,都可能成为顺利通过驾考的绊脚石。因此,“学徒心态”并不过时,尤其是在社会浮躁气息日渐浓厚的今天,似乎更需要多一点修炼功夫、磨砺心性的“学徒”心态。

当前,很多年轻干部初出校园、初入社会,总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空有一腔热血却对工作缺乏热情。档案整理、会议服务、打杂跑腿的工作不愿意干,文件起草、业务办理、数据分析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又没能力干,既不愿意从细处着手,也不愿意在小处着眼,最终只能抱怨自己不受重视,有一身的劲儿却无处施展。而“学徒心态”就是一个要求年轻干部一锤一锤铸炼锋芒的过程,将过去一切的成绩、荣誉抛开,以“学徒心态”修炼个人能力,丰富个人内涵,最终实现个人价值。

首先是“学”,取得扎实基本功。“学徒”的最初阶段就像金庸小说里的“扫地僧”,日常功课虽然看上去只是扫地,但实际上却在藏经阁中熟读各类经书。而年轻干部在最初被安排到文件归档、材料整理等看似不起眼的岗位上时,也要学会耐得住性子,摆正心态、放低姿态,学会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以一种求学若渴的自觉,在看似简单的工作中主动抓住学习机会和自觉钻研学习方法,在不知不觉中修炼深厚内功。

其次是“徒”,实践取得真本领。徒,步行也。在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就要沉下身子、迈开步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前进之路。年轻干部要以“学徒心态”做事,在具体工作中提高工作能力,在执行任务中提升业务水平,无论大事小事,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从中获得最原汁原味的经验和教训,而这一点一滴的积累都是在为日后远航蓄力。

年轻干部要成大器,不妨多一点“学徒心态”,多到基层沉淀自己,谦虚谨慎“取之于蓝”,同时注重在传承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最终才能“胜之于蓝”。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