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清流文苑 > 
清流:古村重生正当时
2019-10-03 10:26:47 谢海潮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邱东莲  

对清流赖坊古村的持续关注,并非出于访古寻幽之矫情,而是在这里,确实能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诚如刘光军所说,“在那诗化空间里找到心灵皈依的精神家园,使我们感到温暖而澄澈”。

在人类精神家园花果飘零的现代社会,与赖坊的邂逅相逢,会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错觉。究其缘由,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古村几乎是成建制地被保存下来,当中没有掺杂太多“刺眼”的钢筋水泥楼,成为当今客家人一处少有的完整的“家”,在此似乎能找到很多的“原型”“母题”。

赖坊的精致是明摆着的,也不局限于三四户大宅当中,几乎是家家都有点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从“摆五方”中端倪可察。老祖宗的智慧,也往往易为“骄傲无知的现代人”所低估。刘光军曾找过几位匠人,叫他们按老宅坪院卵石铺就的“麒麟踩钱”像,依样画瓢,这活儿貌似简单,可最后铺出来的样子,无论是形态还是神韵,全没有那个味。过去的手艺人,确实是把农耕社会“精耕细作”的特点推到了极致。

古人常说的“天人合一”,也并非玄之又玄的“形而上”,曾到龙岩市新罗区的竹贯村看古民居,听人讲“即使这些房屋破败倒塌,所有建材在原址上即可回归自然”。仔细一想,古人用不上钉子,全靠斗榫合缝,多么的低碳环保节能!

读懂古民居的奥妙,才能让我们“看清来时路,辨明去何方”。2008年12月,赖坊评上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但在2012年春初访赖坊时,由于地处偏僻、少人问津且经济乏力,当地对古村落的保护是心有余而力不从,遑论开发。有人说“老房子不敢拆,但又没钱修,只能任它自然坍塌”。比起大拆大建的狂热,当时赖坊的窘迫——无力、无助、无奈,更让人觉得心酸。

几年过去了,听刘光军说“赖坊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在稳步推进”,古街区的街巷水网系统得到改造、疏浚;7栋明清建筑获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名头下完成了保护修缮;已颓败或损毁的真武庙、关帝庙,以及赖氏一门宗祠等,都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得以复建……不仅如此,令人欣喜的是,“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正在完善中”,毕竟老房子要有人气才显活力。

长期以来,众多古村落好比素面朝天的村姑,远望冰清玉洁,近看毛发带泥。而今,赖坊终于抖去了历史的尘埃,露出她璞玉般的润泽古朴。想起日本学者西村幸夫有关“理想人居环境”的一段话,他在《再造魅力故乡——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书中说道:“在传统社区改造过程中,要秉持既保持历史所赋予的厚重,又能散发出时代气息的理念,着手将传统社区改造成这样——既能让老年人缅怀、触摸到过去,又能让年轻人在时尚的空间中释放出激情。”值得一提的是,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的今日风貌,正是这一理念的本土实践成果。

幸好赖坊的重生生逢其时,少走了先拆后补、大造“假古董”建筑的弯路。而如何将“后发”的原生态转化为旅游“优势”,不至于“宝山空回”,则还需要有借鉴古人、超越古人的新智慧。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