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专题 > 网上半月堂 > 
【网上“半月堂”】2019·第二十八期
2019-11-09 17:25:00  来源:中共清流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吴建平  


本期题要:

专家解读1.四中全会这些提法值得关注 

2.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3.从三方面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四中全会这些提法值得关注

 

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国家治理效能”“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在五千多字的公报中,有不少重要提法值得关注。多位学者第一时间接受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对其中两个颇受关注的提法进行了重点阐释。学者们表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挥制度优势,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性。

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为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力量源泉

全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浙江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邵慰对记者谈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并把制度执行到位、将政策贯彻到底,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制度的效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改革的获得感。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价值立场和力量源泉。”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忠双表示,建立这一制度,一是体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同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国家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国家治理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必须依靠提高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来实现;二是紧扣“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国家治理体系依靠人民而创新,国家治理能力为了人民而提高,人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力量源泉。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关键在于执行、确保各项制度保持有效性

全会强调,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邵慰表示,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于执行。经过党和人民多年的努力和完善,当前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逐渐形成了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把这些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把这些制度高效执行。目前,各项改革事业深入推进,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针对改革中痛点和难点的制度设计是改革“最先一公里”,而制度法规如何落到实处,是解决改革“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制度”好不好,关键看“疗效”。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77次提到“制度”,只有“制度”才能“经国序民”,把“制度”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党的领导要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能不能实现现代化,能不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党。

“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人员配备、机构设置、机制构建和技术创新。”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认为,一是要打造一支具有公共精神、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治理智慧的公务员队伍;二是要继续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政府职能划分,在国家治理中实现各机构之间的精准分工和高效协同,构建高效运转的政府治理体系;三是要构建激发公务人员能为、愿为、善为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环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四是要充分激发市场优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人工智能、数字信息技术对制度执行的投入以提升治理效能最大化潜力。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既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也包括运作模式、运作机制、政策工具和技术应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既要发挥制度优势、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要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确保各项制度保持有效性,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说。

 

 

 

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之治”的13项制度原则。这些制度原则的确立,凝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基本制度安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守护这些制度原则,也要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多个维度的制度安排。社会治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建设,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善于自我改革、自我超越,大力发展合作治理、共同治理机制,积极探索自主治理机制,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首先,在党政关系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制度安排,优化跨部门议事协调机制,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其次,在政府与社会关系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制度安排,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民主化、协同化水平。第三,在治理手段和方式上,要善于运用法治、自治、德治以及科技手段,完善人民内部矛盾处置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顶层设计型改革和问题倒逼型改革相结合,既要总结社会治理发展规律,通过自上而下的途径推进制度建设,也要总结全国各地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及时将可复制的地方经验纳入国家政策体系中。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后,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例如,北京市针对基层治理面临的难题,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接诉即办”改革,取得了很好效果,得到中央领导肯定;浙江省桐乡市开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建设,被中央政法委定位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内蒙古阿拉善盟根据当地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矛盾,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经费补助,引导农牧民组织起来成立草原“都贵楞”,成为一支巡防自治力量,为守护草原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各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经验,有利于增进政府间学习,促进成功经验的推广和扩散。

总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拥有的资源有限,社会治理需要调动多元社会主体及其掌握的资源,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从三方面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并且具体列举了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十三个方面的制度反映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方面的制度创新成果,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些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各项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把这十三个方面的制度优势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一重大战略任务。

第一,要在实践中把握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重视这项重要工作,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并且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不能偏废。

第二,要认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艰巨,工作繁重。虽然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说在如何发挥好制度效能方面重视不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久久为功,既要把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又要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加强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

第三,要不断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带头执行制度。好的制度制定出来,如果不能得到执行,制度就转换不成治理的效能。所以要切实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使他们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宣传教育的工作很重要。同时要通过领导干部做表率从而增强全社会的制度意识,使尊崇制度,执行制度蔚然成风。同时我们讲好中国的制度故事,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组督学、教授)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