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乡镇部门 > 
清流:千年古村焕风采
2021-12-06 09:33:39  来源:  责任编辑:吴建平  

冬日暖阳下,十几个老人围坐在清流赖坊古民居村口的真武庙内,你一言我一语,拉着家长里短。

“冬天这里晒太阳,夏天就到庙后的老樟树下乘凉。”今年77岁的赖坊镇赖武村村民赖丛林说,村里的老房子老祠堂,这几年通过修缮和建设,不仅保留了原来的样子,周围的环境也得到整理,现在到处都干净整洁,走到哪都让人舒心。

赖坊古民居航拍图 (陈汝辉 摄)

赖坊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始建于北宋咸淳二年即公元1022年,拥有100多座连片分布的明清时期古民居,还有古代街巷、公共水网、宫祠庙宇等,不仅保存完整,而且大多至今还发挥着社会功用。因此,赖坊古民居被誉为闽西北明清村落建筑的活化石。在这些古民居中,赖武村完整保存的占一半左右,其中,迎熏、慕荆、来青、翰林第、棠棣竞秀、赖氏宗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经过几百年的风吹日晒,加之人口扩张的负荷,许多老建筑破败损毁,虽然几经修整,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部分崩塌,甚至一些有价值的牌匾、花窗、木雕被变卖和盗窃。

活化石如何得以妥善保护并被“活化”利用?赖武村活化明清古民居,发展特色老农业,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助推剂。

传统村落是美丽乡愁与族群记忆的载体,保护发展的着眼点是规划先行。赖坊镇先后组织编制了《福建省清流县赖坊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5-2030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清流县赖坊乡赖坊村保护提升规划(2015-2030年)》,明确保护、发展利用、景观设计与环境整治等要求,力求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在符合地方实际的同时,彰显文化特色,使文物保护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村子里的街巷原来多牛粪鸡粪,村民又都自己从山上用水管接山泉水使用,导致原来的排水系统不通畅,一到下雨天,水就会漫入街上甚至家中。”赖丛林说,古民居历经百年,原有的水网布局遭到破坏。

2018年,赖坊镇投资530多万元实施观光步道改造项目,铺设仿古石板与鹅卵石,并将弱电、水管、消防管、排污管等进行下地处理,同步做好大圳沟水系整治,进一步提高古街区的防水冲水淹问题,还原其“可汲可漱、可漂可洗”形态。同时,在老建筑内部安装监控、更新电线、配备灭火器材等。

对省级文保单位、真武庙、关帝庙、赖氏祖庙、古戏台等重点区域进行修旧如旧,“古建筑局部的砖、石、木三雕艺术是整体建筑的华彩乐章,如翰林第、棠棣竞秀、来青、迎熏、慕荆、攸叙等一批诗意盎然的民居名号,涌动着墨香四溢的文化氛围,它们是古代门第、门榜文化的精华,至今读来仍令人唇齿留香。”清流县博物馆馆长刘光军说,及时的修复对保护和艺术活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当地“走古事”“摆五方”“冲炮阵”等群众性民俗活动,在政府的支持下获申报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与传承。

目前,赖坊古民居每年吸引十万余游客参观游览,有效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赖坊红衣花生作为赖武村古老特色的致富产业,依然展现出活力。

“我们村2000多人口,一半外出务工,一半在家种植花生。”赖丛林说,花生种植在本地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又因为当地独特的气候环境,种植出来的花生具有籽粒多、种皮深红、口感香脆等特点,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11月23日,2021首届清流·赖坊斗花生大赛在赖坊镇茶博园举行,全镇82户农户报名参加,赖武村就占了半数。通过花生评选活动,进一步鼓励百姓扩大种植面积,把控品质,并提升赖坊花生品牌的知名度。眼下,赖武村2000多亩的赖坊红衣花生进入了丰收期,带动全村2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春冬两季产值达500余万元。(吴火招)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