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清流新闻
更多》党员之家
更多》文化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清流文苑 > 
清流长校客家服饰制作技艺:流动的客家符号
2022-11-17 16:23:45  来源:吴火招  责任编辑:  

在长期的迁徙垦荒年代,客家妇女几乎把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她的家庭和子女,她们的勤劳刻苦与坚毅节俭,充分体现在客家服饰——蓝衫的各个细节之中,不论从材质、构成、制作甚至是穿着形态上,蓝衫几乎已成为客家文化精神重要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清流县长校镇省级非遗项目客家服饰传承人——马玉英(中间)等在展示传统服饰(曹建平摄)

流动的客家风景线

过去,行走在清流县长校镇的主街道上,总能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妪坐在自家门口。老妪梳着一头丝丝平整的发髻,穿一身宽博的大襟衫,衣长及膝,下身着七分大裆裤,三分之一小腿及脚踝处用红绳一圈绕着一圈系绑着客家“水裤”,其实是一块镶有绲边的帕子,穿时把其中一角覆于脚面,其余部分用红布条系绑在小腿及脚踝处,具有袜子的功效。除此外,她还手戴“竹节镯”,脚着尖嘴绣花鞋。当地对此装饰有一顺口溜:“头上梳起龙船髻,脚上穿着尖咀鞋,大边小镶‘士林蓝’,金环银镯响当当。”——这就是典型的客家服饰。

唐宋时期,客家人从中原远道迁徙而来,他们不仅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也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民俗、风俗。长校客家传统服饰,就是在这个时期的民族交融中,形成的颇具地方特色的服饰,时近千年幸得尚存。

“以前,只要看到我们的穿着,大家就知道我们是客家人,这是我们身份的标识。”马玉英是长校客家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之一,她介绍,大襟衫多以蓝、黑色棉麻布料为主,样式又长又宽,辅以围身裙束腰,斜襟侧开,全衣只7个盘扣,其袖口、领口处会配以不同颜色的绲边,且在早期制作中,大量吸收畲族服饰绲边刺绣手法,色彩对比强烈,手艺好的女性,还会在围裙上缝上一面自己的手绣。宽大的袖口往上反卷,用暗扣或缝线固定,称为“反袖口袋”,因此还需配一截一尺长小袖子,临时用针别在大袖口内,方便撤下洗换。

邹春仙:13岁学习蓝衫裁缝技艺

邹春仙是清流长校客家服饰制作技艺的另一位传承人,是长校镇的客家蓝衫裁缝。

她说自己的技艺是从父亲和姐姐那里学的。她记得自己13岁那年,一放学回到家,就得帮忙家里做蓝衫的布扣。别看小小一个布扣不起眼,扭结的过程需要花费大力气才抽得紧,成型后还要用重物敲击打紧,这样打制出来的布扣才圆润、饱满、耐用。

“我们做布扣很注重‘出头’。”邹春仙说,打制出的布扣纽头上有八个和九个结眼的差别,九眼的更饱满结实,客家人喜欢用九眼,听长辈们说九眼的顶端多出一个结头,有“出头”的涵义。

“做蓝衫裤,不需要很准确的量身,对穿的人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不管高矮胖瘦都可以穿,所以,有时候一件好的蓝衫,可以穿很久,甚至还可以母女相传。”邹春仙告诉笔者,整体裁剪制作起来不难,最难的是蓝衫的装饰。

独具魅力的客家蓝(曹建平 摄)

独具特色的客家服饰装饰

客家蓝衫的装饰不多,主要是用现成的织带或配布裁成细条镶绲在襟头、袖口处,年轻人与老年人的镶绲略有不同,年轻人花样较复杂漂亮,除了有细绲之外,还有大边,即所谓的“大边小绲”。年轻女孩的衣服襟头镶绲明显,从大襟头领口绕经后颈缘,一直延伸至右前身片的小襟里面,而老年人的只有前襟才有。

最细的绲边大约是用4分(约1.2厘米)的布条,用缝纫机对折缝合后,再对折缝合,成为0.3厘米的绲边,必须缝得又直又匀,否则袖口在接合的时候,绲边若不直不匀,就会错位或者宽窄不一。

“眼睛要一直盯着,手还要稳,不能分心,如果一不小心车到外面,这条绲边就没用了,就得重新裁过布条。”邹春仙说,这还只是直的,较简单,更难的是领口处,“厂”字形的衣领要全部绲边,两条绲边还要平行。另外,衣领的制作和绲边也尤为重要,做大了立不起来,达不到立领的效果,还会外翻,做小了又勒脖子。

客家勤俭精神符号之蓝衬衫

客家人在迁徙垦荒的年岁里,离不开女人的劳作,她们的勤劳刻苦与坚毅节俭,正体现在蓝衫的各个细节之中。

“蓝衫的材质以棉麻最多,色彩以蓝、黑为主,比较吸汗透气不怕脏,样式上宽阔,应该是为了便于劳作,以前的女人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邹春仙说。

蓝衫在穿着时,袖子必须反折,用线缝紧或用布纽固定,形成袋状空间,可作为放置东西之用,称为反袖口袋。反折的袖子一定要折好扣正,不可以随便平放下来,否则会被视为懒惰或者家中有亲人遇丧。到了冬天,为了遮挡里面所穿衣服的袖子,也为了保证干净卫生,客家女人们会做两个类似现在的袖套套上,再用安全别针,别在反袖上。不同的袖子即使搭配同一件衣服,却又像是一件新衣裳,一衣多穿的巧思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小襟(或称内襟,被掩盖在里面)的处理上,有许多拼接,“以前的人,在小襟的制作上,有时甚至用2~3块以上的其他多余布料来组成,主要是为了节省布料,也为了充分利用起边角料,不至于丢弃浪费。”邹春仙介绍。

客家妇女穿着传统蓝衫,还会将前襟提高拉折塞入裤腰形成“前襟短后襟长”的造型,可使弯腰工作时不会垂下弄脏,只有在重大的节庆典礼、家中有丧事或祭祀、拜神时才会将衣襟放平。拉塞前襟时也要特别注意对直前中心线不可以歪斜以彰显端庄整齐。为了因应将衣服塞入裤腰的穿着需求,也为了方便蹲坐,蓝衫两胁边都开有很高的叉,长度大都超过55厘米以上。

邹春仙还告诉笔者,有的客家妇女在劳作时,也会在蓝衫外穿一条黑色的围裙。这种围裙看似简单,但在裙头处有一块长约20厘米、宽10厘米左右的刺绣,上面或是梅兰竹菊,或是麒麟狮象,或是龙凤对称等图案,体现出客家女红的精湛技术。

与客家蓝衫对应的还有尖嘴翘鞋,用制作衣服剩下的碎布打线纳千层底,鞋面上绣有做工精美的各种刺绣。

制作客家服饰(曹建平 摄)

让更多人看到美丽的客家蓝

2018年,长校客家传统服饰技艺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0余岁的马玉英和69岁的邹春仙成了仅存的两名制衣传承人。因长校镇物产富饶,具有丰富的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在近几年举办的一些大型对外活动上,马玉英和邹春仙都会穿上大襟衫,充当客家传统服饰的“活招牌”。有时,马玉英还会带上自己制作的花船、贝壳等,到活动现场表演助兴,游客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拍照留念,详询大襟衫历史。

为了让更多人看见大襟衫的美,马玉英申请了抖音号,时常发一些穿着传统服饰的视频,粉丝也越来越多。因马玉英、邹春仙及一些传统文化守护工作者的坚持,长校客家传统服饰又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来源:三明新周报(通讯员:吴火招)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