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国际国内 > 
强投入优机制 多地财政发力赋能科技创新
2025-06-13 08:50:31 韦夏怡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  

投入高强度 “财政+”效应持续释放

持续投入——山东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省级财政科技资金已连续7年保持高强度投入水平。2025年这一金额预计达到145.2亿元,为2018年的4.5倍;“十四五”期间省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总量达712.8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2.2倍。

强化财政投入保障的同时,多地创新“财政+金融”模式,财政政策“撬动效应”得以充分发挥和持续释放。

重庆市采取“四两拨千斤”的策略,构建起“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上市培育”接力式全生命周期支持链,积极发挥金融支持撬动作用。2024年重庆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075亿元,同比增长44%。

财政资金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投向也精准聚焦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科研项目重大专项,“有的放矢”促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看来,近年来全国和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尽可能避免“撒胡椒面”,集中有限资源攻关重点领域精准支持。这样既加大基础性原创性研发投入,也持续加大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投入力度,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省共计立项124个省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财政投入资金12.1亿元,吸引社会投入约91.8亿元。“根据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和项目类型,我们建立了竞争择优、多元投入、分类引导等综合支持机制,着力培育高水平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产出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山东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走进重庆高新区凤栖湖畔的金凤实验室展厅,一台“新一代荧光明场多功能数字切片扫描系统”吸引了记者注意——荧光切片的快速扫描、9通道荧光技术,这款国产化高端病理诊断设备让病理诊断更有精度、更高效。

重庆市正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科创核心承载区,围绕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等四大科创高地,布局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广阳湾四大重庆实验室,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与重庆实验室协同联动,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生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各地也在出实招,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

“企业签订项目的任务书,明确科研的内容、资金的使用绩效目标,然后财政资金予以精准匹配,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资金使用的集中度不高、质效不高等问题。”重庆市财政局局长刘小强介绍。

“新技术的研发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国测时栅运营总监曾晰告诉记者,如企业承担的“精密智能时栅位移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聚焦突破纳米时栅高精度、高分辨力和高动态性位移测量关键技术节点,这也是重庆市的重大专项。“针对这个项目,我们获得市级财政专项支持1000万元,为我们的持续研发提供了底气。”曾晰告诉记者。

“提升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使用效能,关键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罗志恒表示,一方面,财政资金主要作用于外部性较强的基础研发,降低基础研发的风险,对于科技创新的失败予以更大的包容度,增加基础研究人员对经费的自主权,增加相应产品的政府采购;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让企业拥有对技术路线的选择权并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2023009287号-1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35120210013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