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流新闻网 > 清流文苑 > 
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流李家五经魁
2025-06-17 11:22:57  来源:清流县文旅局  责任编辑:  

李家五经魁,俗称“舞大鬼”,始于明嘉靖之初(约1522年),源于清流县李家乡。

李家五经魁

李家乡老翁李得保,家族人丁兴旺,父子颇有文才。一年春节,次子用纸壳做了五张“金魁”面具,由五个孙子戴着,手里各拿写着“恭贺新禧”、“吉祥如意”、“人寿年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红布条,并为他们排练了简单的舞蹈动作,去向老人拜年,此举很得族中长老欣赏,当下约定每年正月初三及正月十四,邀请他们为各户“拜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从此约定俗成流传至今。

雷震子面具和法器

魁星面具和法器

包拯面具和法器

寇准面具和法器

李广面具和法器

五经魁表演中的5个人物分别是:雷震子、钟馗、包拯、寇准、李广。他们有各自的脸谱、服饰、道具。

雷震子,红脸鹰嘴,身着红色彩衣,手执铜锣与九节锣锤;钟馗,青面獠牙,眼似铜铃,身着绿色衣裙,手握铁笔;包拯,黑脸长须,身着黑袍,手摇铁骨绸扇;寇准,黄脸长须,身着黄色蟒袍,手持龙头拐杖;李广,清秀白脸,身着黄金甲胄,手挥大刀。扮演他们的理由是:雷震子辅助周文王兴兵伐纣,救民于倒悬;钟馗捉鬼除妖,消除人间鬼魅祸害;包拯伸张正义,不畏权势,铁面无私;寇准刚直不阿,力排众议,促成宋真宗抗击强辽入侵;李广扫荡外寇,保卫国土,威震边陲。制作者根据这五个不同历史人物的不同性格,制作了五个不同的脸谱面具,穿着不同的服饰并设计了不同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演出队伍由10人分两组组成,每两人扮演同一角色,行走时队列成两列或一列,人物排序规矩明确,雷震子鸣锣开道,后面跟着手舞足蹈的钟馗,随后是面容严肃的包拯和举止端庄的寇准,李广则舞动大刀居后压镇,另一组5人也依此序排列。

五经魁巡游

五经魁巡游

“五经魁”一年出演两次,正月初三叫“经魁出行”,给乡亲拜年;正月十四是当地庙会,“五经魁”再次巡演,巡演队伍后面多了镇武祖师神像、花笼以及唢呐、十番锣鼓伴奏队。所到之处,沿途户主均焚香鸣炮迎接,并赠送红包。巡演在李村、鲜水、河背三个村之间进行,全程20里。“五经魁”渊源久远,寓意独特,历久不衰,扮演者服饰色彩丰富,边走边对舞,舞姿优美,动作利落,配合默契,倍受乡亲欢迎。2007年8月,清流李家五经魁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管单位:清流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清流县龙津镇北大路519号
闽ICP备2023009287号-1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35120210013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