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来件邮件 | 联系方式
首页|新闻|视频|专题|园区|招商|工业|农业|乡镇
旅游|房产|城建|交通|品牌|特产|苏区|客家|论坛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流县志
卷四农业第四章农业技术第五节栽培技术
        2010-12-03 08:59:00        字体显示:

  一、水 稻

  育秧解放前主要种植单季中稻,一般于清明至谷雨播种,采用露天育秧方式,经清水浸种后下种,实行密播,水育大秧,秧板长期浸水,经常烂秧。1952年始,推广合式秧田,分块撒播。块与块相距以蹲在沟边手能伸至中间为度,采取稀播,亩播400公斤。60年代后,逐步实行湿润育秧。1964年起,采用分畦育秧,亩播250公斤。1970年,推广地面育卷秧,亩播;400公斤。1971年,因发生倒春寒,严重烂秧。同时为避免超过季节,推广早稻蒸气育秧。1973年起,推广早稻薄膜温润育铲秧,亩播150公斤。1977年,杂交水稻秧田播种采用稀播、培育多蘖壮秧,普遍推广晒种、选种、消毒(药剂浸种)、催芽等措施,先后运用过草包催芽、箩筐催芽、菌肥催芽等。

  播种季节早稻的播种期,根据不同的品种、育种方式,播期最多的相差一个多月。双

  季稻播种期比较集中,多在3月中旬至下旬,单季早稻在4月初。晚稻播种期,根据品种特性和安全齐穗要求,多在6月上旬至7月初之间播秧。插秧方式1952年以前,单季中稻的株行距都在1.2市尺左右。1952年,推广密植,一部分密植的由地亩产明显提高。1958年,推广双株密植,株行距在1寸左右,造成倒伏和病害严重。60年代,提出合理密植,密植面积不断扩大。常用的株行距为6x6.5x5寸或5x4.5X3寸(每亩3~4万丛);小株密植,早稻每丛8~12本,晚稻田6~7本,秧苗不足时,减本不减丛数。7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发展杂交稻种植,早稻2~3本,晚稻1~2本。

  肥水管理解放后,从使用农家有机肥为主到使用化学肥料为主。施肥方法也随之改变。从偏施氮肥到多要素合理施肥,从撤施到球肥深施,从见黄施肥到采用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巧施穗肥和根外追肥等科学方法,进而发展到诊断施肥、配方施肥,实行“攻头、控中、保尾”的施肥方式。同时改串灌为轮灌,适时溶田、耘田、烤田等。

  二、烤烟

  3月上旬至下旬进行移栽,亩栽1000~2000株,施足底肥,底肥占总施肥量的30~40%。

  三、油莱

  甘蓝型油菜在10月中旬播种,亩播菜籽0.4~0.5公斤,播种后要三早两时(即早间苗,早拔草、早治虫,及时浇水、及时追肥),30~35日龄移栽大田,亩植8000~12000株,施足底肥,底肥占总施肥量的30~40%,中耕培土1~2次。

  四、大豆

  春大豆在惊蛰前后播种,秋大豆在大暑至立秋间播种。亩播5~6公斤,播种深度1寸左右,春大豆亩植1.5~2万苗,秋大豆2~2.5万苗。种植方式以小畦双行、双粒、密播为主,齐苗后要及时补苗,施足基肥,分期追肥,中耕培土l~2次。

  五、茶叶

  幼龄茶苗栽种后要进行2~3次定型修剪,产茶后,每年秋仍要进行l~2次修剪,每年浅耕3次,深耕l次,结合施肥。

〖目录〗 〖返回〗
打印】【关闭
   公告公示 更多>>
清流县车改封停政府公务车辆拍卖公告
清流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安排公告
“喜迎十九大•创新创业在清流”摄影赛通知
“喜迎十九大•幸福新清流”作品征稿启事
   视频新闻 更多>>
【新闻】2017年05月08日
【新闻】2017年05月05日
【新闻】2017年05月03日
【新闻】2017年04月28日
【新闻】2017年04月26日
   台湾农民创业园 更多>>
主办单位:中共清流县委宣传部 闽ICP备10031772号
Copyright (C) 2008-2010 fjqlw.com, Qingliu county,Fujian Province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