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清流的山林大部分为私人所有,部分为寺庙宗族所有。据土改时调查,土改前,全县地主223户,占有山林1.83万亩,占山林总面积的4.3%,人均19.7亩,还操纵公山27.83万亩,占山林总面积的65.9%;富农54户,占有山林0.28万亩,占0.7%,人均8.7亩;中农1941户,拥有6.80万亩,占16.1%,人均9.3亩;贫雇农2235户,拥有4.38万亩,占10.4%,人均6.5亩;其他阶层134户,拥有1.09万亩,占2.6%,人均30.9亩。尤其是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杉木、毛竹、油茶山,地主所占的比例更大,大横溪、三区的54个纸厂,地主就占49个。
1951年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先后对山林进行土改。通过山林改革,山林占有情况发生根本变化,地主操纵的祠堂林、族山等全部收归国有或乡村集体所有,地主占有的山林比重下降到0.6%,人均占有山林下降到4.2亩,减少15.5亩;贫雇农拥有的山林上升到19.2%,人均占有山林上升到10.2亩,增加3.7亩,但群众错报、漏报较多。1954年10月,山林遗留问题仅在余蛟、蛟溪、赖坊等乡进行处理,其他乡村尚未进行。
表5—2 |
土改前各阶层山林占有情况表 |
单位:自然亩
|
树种 |
合计 |
杉木 |
毛竹 |
松杂木 |
油茶 |
荒山 |
其他 |
地主 |
面积 |
18296 |
2944 |
3513 |
5749 |
1556 |
4527 |
7 |
占% |
4.3 |
6.1 |
16.7 |
2.9 |
13.9 |
3.2 |
4.1 |
人均 |
19.7 |
3.1 |
3.8 |
6.2 |
1.7 |
4.9 |
|
富农 |
面积 |
2767 |
745 |
659 |
396 |
587 |
380 |
|
占% |
.7 |
1.5 |
3.1 |
0.2 |
5.3 |
0.3 |
|
人均 |
8.7 |
2.3 |
2.1 |
1.3 |
1.6 |
1.2 |
|
中农 |
面积 |
68027 |
21987 |
7430 |
15618 |
4751 |
18220 |
21 |
占% |
16.1 |
45.4 |
35.4 |
7.9 |
42.6 |
12.7 |
12.1 |
人均 |
9.3 |
3 |
1 |
2.1 |
0.7 |
2.5 |
|
贫农 |
面积 |
43834 |
5534 |
5154 |
12156 |
4009 |
16971 |
10 |
占% |
10.4 |
11.4 |
24.5 |
6.1 |
35.9 |
11.9 |
5.8 |
人均 |
6.5 |
0.8 |
0.8 |
1.8 |
0.6 |
2.5 |
|
其他 |
面积 |
10872 |
752 |
954 |
7452 |
140 |
1574 |
|
占% |
2.6 |
1.6 |
4.6 |
3.8 |
1.3 |
1.1 |
|
人均 |
30.9 |
2.1 |
2.7 |
21.2 |
0.4 |
4.5 |
|
公山 |
面积 |
278315 |
16508 |
3302 |
157000 |
122 |
101248 |
135 |
占% |
65.9 |
34 |
15.7 |
79.1 |
1 |
70.6 |
78 |
合计 |
422111 |
48470 |
21012 |
198371 |
11165 |
142920 |
1773 |
注:1、全县5个区, 四区缺;一区缺城西城北两乡,二区只有9个乡,三区只有沙芜、
水东、上坪、洞口、余蛟、东坑6个乡,五区只有里田、江坊、留茜、田坪、黄石、
李廖6个乡,本表统计数字不全(档案缺)。
2、地主包括半地主式富农397.6亩。
3、其他阶层包括工商业家273亩;高利贷生活者8.5亩;小土地出租1030亩;工
人968.9亩;小商贩622亩;其他7968亩。
4、公山包括祠堂、庙宇、教堂、学校的山林及族山、家山等。
5、其他林地包括油桐3.5亩,樟5亩,石灰山126亩,香菇山38.9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