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农民重视水利建设,历来都是农民自发组织修陂修圳、挖塘蓄水、管理维修、抗御旱灾,以求粮食的好收成。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不少水利工程失修。解放前夕,全县仅有简陋小型水利2097处,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农田总面积的30.1%,大部分农田是望天田。解放后,人民政府把水利、水电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40年的努力,全县有各类水利设施2564处,有效灌溉面积13.96万亩,比1950年增长159.7%,总投资4143.63万元,社员投工3034.99万工日,完成土石方853.52万立方米,成为全省解决旱区问题的第一个县1989~1990年,连续被福建省政府评为水利建设先进县,获1990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闽水杯》竞赛特等奖,1990年度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
丰富的水利资源,为清流的水电建设创造了条件。1958年开始电站建设,至1990年,全县建成小水电站20处,装机容量1.84万千瓦,水电总投资4226.52万元,形成供电质量比较可靠的县级小水电网络。水电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