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来件邮件 | 联系方式
首页|新闻|视频|专题|园区|招商|工业|农业|乡镇
旅游|房产|城建|交通|品牌|特产|苏区|客家|论坛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流县志
第一章 水利建设
        2011-05-17 16:24:00        字体显示:
  清流水利建设,始于宋。至民国,历朝都是县官循例下乡监督农民修筑,规模既小又零星分散。对水利的利用主要是水车碓、水磨车、竹筒车、草木陂、礁石陂等。民国时期,县乡相应设立农民水利协会。各乡申报水利工程由农民水利协会将计划送县审批,报省备案。资金多由民间筹集,也有由省农民银行清流办事处发放计息贷款的,较大工程,由省派人勘测设计。民国36年(1947)春,国民政府行政院救济善后总署福建办事处补助修复坊郭里下窠官陂一座,补给面粉折合工赈米36吨,同时补助修复永得里嵩溪乡陂一座,补给面粉折合工赈米60吨,工程费国币2900万元。至解放前夕,全县水利设施计2097处,有效灌溉面积59390亩,占耕地面积的30.1%。

  1950~1957年,水利建设以小型灌溉为主,以修复改建旧的临时水利设施为重点。根据当时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农作物种植等条件,兴建和改建灌溉千亩以上引水工程两处,即里田乡的解放陂和嵩溪乡的王婆陂;长校乡的罗汉陂为灌溉500亩以上的引水工程。并修复一批简陋的引水工程,供给部分农田用水需要。这期间,水利总投资27.69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1.7万元,完成土石方14.01万立方米,使用劳力16.71万工日,新建水利工程27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699亩。

  1958~1965年,贯彻中央提出的“蓄水为主、小型为主、社办自办为主”的方针,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团结互助,奋力治水,大力开展引、蓄、提水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千亩以上引水工程6处,500亩以上引水工程8处;蓄水工程建成第一座小(二)型水库——邓家白水坑水库,并建成山塘、围塘26处。1963~1965年,大搞“水轮泵歼灭战”,全县建成水轮泵站59处99台,新增灌溉面积4240亩。1958~1965年,水利建设总投资287.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29.17万元,完成土石方108.81万立方米,使用劳力114.31万工日,新建水利工程273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9709亩。

  “文化大革命”初期,尽管水利电力机构一度陷于瘫痪,由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水利建设仍然得到发展。

  1966~1978年,建成小(一)型水库1处,小(二)型水库3处,山塘、围塘32处,千亩引水工程2处。同时继续大搞“水轮泵歼灭战”,建成水轮泵93处141台,水轮泵数量居全省第二名。1974年10月,动工兴建中型琴源水库。1975年11月,动工兴建小(一)型时州水库。1966~1978年,水利建设总投资979.2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25.99万元,完成土石方268.23万立方米,使用劳力345.84万工日,新建水利工程182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114亩。

  1979~1990年,鉴于清流县列为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省、市水利水电部门积极支持清流县兴建蓄水工程。1986年始,中央和省均从“发展粮食生产专项基金”中拨出修建水利经费,继续完成中型水库1处,建成小(一)型水库3处、小(二)型水库9处、千亩引水工程1处。并对这些中型水库及小(一)型、小(二)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和挖潜配套,提高水库工程的防洪抗旱能力。同时,先后开展水利工程“三查三定”(三查:查安全状况、查工程效益、查工程管理三定:定工程管理机构、定工程管理人员、定工程整修配套计划)的普查、“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利化区划”以及“基本电气化规划”等工作。1979~1990年,水利建设总投资1992.1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61.21万元,完成土石方351.25万立方米,使用劳力1923.83万工日,新建水利工程59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852亩。

  

〖目录〗 〖返回〗
打印】【关闭
   公告公示 更多>>
清流县车改封停政府公务车辆拍卖公告
清流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安排公告
“喜迎十九大•创新创业在清流”摄影赛通知
“喜迎十九大•幸福新清流”作品征稿启事
   视频新闻 更多>>
【新闻】2017年05月08日
【新闻】2017年05月05日
【新闻】2017年05月03日
【新闻】2017年04月28日
【新闻】2017年04月26日
   台湾农民创业园 更多>>
主办单位:中共清流县委宣传部 闽ICP备10031772号
Copyright (C) 2008-2010 fjqlw.com, Qingliu county,Fujian Province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