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连城县综合化工厂在清流设分厂。1960年元月,由清宁县接管该厂,至1965年,产值达149.26万元。无其他化工企业。1974年10月,创建合成氨厂,清流的化学工业逐步发展。80年代,建起香料厂。1990年,有化工企业22个(其中全民3个、乡镇企业19个),主要产品有合成氨、碳酸氢氨、香料油、山苍籽油等。
一、松香 松节油
1958年,连城县综合化工厂在清流三角尾设分厂,始有化学工业。1960年元月,清宁县接管该厂。1961年7月1日,地方国营清流县综合化工厂成立,生产设备简单,工艺陈旧,采用直接火滴水法炼松香,当年生产松香10吨、松节油2吨。为缩短运转周期,防止松脂油份挥发、氧化,以便有效地利用原料,1963~1964年在松脂资源较丰富的长校、嵩口、沙芜设立松香站,就地炼香。1965年,县化工厂将柴片炼香改用重油炼香。1969年,松香产量首次突破2000吨。1976年始,采用蒸汽炼香连续法新工艺,首创松脂立式熔解器用于生产,经过多年技改,松香日产由15吨提高到350吨。1982年,由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当年生产合格脂松香4575吨、松节油872吨。1987年,龙津牌脂松香获省优产品称号,该厂列入全国第一批取得松香生产许可证的厂家。同年9月,代省长王兆国视察化工厂。当年,生产合格脂松香5561吨、松节油910吨。翌年,龙津牌脂松香获国家林业部优质产品证书,1989年在福建省首届工业博览会上获银奖,龙津牌脂松节油获省优产品证书。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内销厦门、上海等地。1990年,三明市人民政府将该厂列为全市51家重点企业之一。至1990年,生产松香100777吨、松节油13035吨,有职工146人,总产值447.24万元,实现利润197.10万元,上交税金158.1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0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31.94万元。
二、化 肥
1974年10月,地方国营清流合成氨厂开始生产化学肥料,主要产品为碳酸氢氨。1975年产量2032吨,产值40.15万元。1978年,由省水电局科技处陈技南工程师主持,投资28万元,进行单床双风速沸腾炉的技改项目获得成功。翌年,产量达3112吨,全员劳动生产率4345元。1981年,投资142万元,又进行“三改六”(年产合成氨从3000吨改为6000吨)的扩建,1982年,合成氨产量达6704吨。由于设备的更新和改进,生产技艺的提高,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产品产量和质量同步提高。1984年,年产量达10598吨。1990年,全厂有职工211人,固定资产原值808.337万元,产值1402.4万元,利润146.57万元。产品除满足本县生产需要外,还销往江西等地,所需原料煤和燃料煤均由本县煤矿供应。
三、香 料
清流县香料生产始于1981年,主要生产香料油、山苍籽油、芳樟油、杉木油、水杉油、薄荷油等,有职工29人。当年,产香料油10.53吨,产值20.7万元,实现税利2.23万元。1983年,以优质松节油为原料合成萜烯树脂。1984年初,进入批量生产,投放市场。1985年9月,经省鉴定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平均先进水平,填补了福建省该项产品的空白,当年,产量达160吨,每吨销售利润163.8元。1985年,进行三项技术改革,提高产品质量。1987年6月,和省化工研究所协作,试制高软化点萜烯树脂,将原来年产150吨生产线扩大为500吨,并开发新产品紫罗兰酮、柠檬醛等。1988年,生产紫罗兰酮28.5公斤,柠檬醛867公斤。经省内外专家鉴定,高软化点萜烯树脂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工艺为国内首创,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1990年,有职工85人,产值165.3万元,实现利税16.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59万元,产品均销往外省市。原料来自本县化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