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 纸
清流县土纸生产历史悠久,用传统手工艺生产的土纸是本县大宗土特产品。明崇祯初年,沙芜乡龙地村即有人种毛竹造黄纸。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始造小扣纸。道光二十五年(1845)始造毛边纸。民国18年(1929),土纸产量达14600余担,大连纸2400担,包装卫生纸3000余担;至民国30年,龙地有12个纸厂、堑坑有7个纸厂,共产毛边纸1700余担。民国37年,全县有170个纸厂,年产土纸计1.5万担。民国38年,土匪猖獗,三分之二的纸厂关闭。1951年,成立纸业同业工会,恢复到140个纸厂,产纸1500吨。1952年,全县有150个纸厂,半数厂属淡年,产纸3750吨。1954~1957年,平均年产量达6120吨。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土纸生产逐渐下降。1961年,生产土纸281吨。1963年,产量达183吨。清流土纸生产分布在嵩溪、温郊和城关3个地区,主要产品有毛边纸、玉扣纸、大连纸、粉连纸、改良纸、色纸、粗纸等。1978年,在全省评比中,三号和六号毛边纸被评为全省标准样品纸,连续三年受到省、市嘉奖。同年8月,将原城关纸业社改为清流县城关造纸厂,用机制纸代替土纸。1980年元月,扩建为清流县纸厂,日产再生纸1.5吨。后进行技改,增设一条木浆纸生产线。由于产品质次价高,经营管理不善,1984年2月关停。1987年,全县仅有纸厂25个,产纸1500吨。各乡镇纸厂都划归乡镇企业管理。
二、印 刷
清流印刷工业始于1958年8月,当年投资3.1万元,创建清流县印刷厂,职工12人,产值1.42万元,只能生产简单的信封信纸。1965年3月,厂址迁城关水东街,产值7.56万元。之后逐年增长。1978年,产值达28.74万元,创利润4.21万元。1985年,投资7.45万元,完成7个技改项目,同时增加各类生产机械11台,除印刷信封、信纸、帐册、书刊、报纸外,还承接外省、市、县的印刷业务,年产值44.0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307元/人。1987年,投资29.5万元,扩建纸箱生产车间,当年新增产值20万元。1990年,全厂有固定资产原值34.7万元,职工55人,产值60.1万元,实现利税1万元。
此外,1980~1988年,先后建起清流一中印刷厂、民政福利印刷厂、龙津印刷厂等规模较小的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