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全县果树种植面积35亩,产量约30担,没有独立的乡镇企业。50~70年代,由县社下达指令计划种植的茶果,无人管理,大多荒芜,没有收入。随着农业责任制的逐步落实,社队集体创办的农业企业承包给社员个人或联产经营。1981年,全县农业企业13个,从业135人,总产值18.53万元。当年,灵地人民公社组织劳力开荒种茶1053.7亩,建起全县最大的茶场,1986年,生产茶叶1万斤,产值4.8万元。继而,田源、东华、嵩口、长校等地建起4个规模较大的柑桔场,当年全县企业33个,从业314人,产值60.17万元。1987年,里田乡建立全县第一个200亩的葡萄种植园,1989年,产量2万余斤。1990年,全县有农业企业44个,产值905.70万元,比1981年增长47.8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