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 赋
清康熙四年(1665),核定清流县官田、民田和池塘820顷,内析征田187顷,计赋额8402.16两,丁口粮计赋额4831.21两,全县地丁赋额13233.37两。
清乾隆间,豁免丁粮2087两,豁免后实为11175.34两,实征9544.93两。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全县析征赋元32739元,每赋元征收银元0.513元,共征税额16797元,同年,因庚子赔款,每赋元另增收随粮捐四百文。嗣后,废除设框制,采用定额包缴,年定包缴银9000两,折征银元19287元。民国初,核定赋额9590两,因政局动荡,岁无宁日,虽一再降低包缴定额为8000两、7500两、7000两,然年缴约为6000两。民国26、27年,实征额6930两,折征29978元。民国28年(1939),土地查编完竣,全县计征土地面积290547.43亩,赋额52358.43元。
田赋实征始于民国30年,以每元折征稻谷2市斗。民国32年,每元提高为3市斗。提高33.33%。民国35年,不分地目,一律减半征收,并折收代金。翌年,为县公教人员口粮需要,将县应得征收部分恢复征收粮食,其余仍收代金。
除田赋征实征借外,民国31年始,不分地目随粮贷征县级公粮,每赋元贷征一市斗三升。民国33年,每赋元征实三市斗、征借二市斗五升,贷征公学粮一市斗五升,加征仓储积谷一市斗五升,共计八市斗五升。
二、农业税
1950年,沿用民国时期赋元累进计征。除去由于匪患未肃清,第五区和第三区的梦溪乡无法进行秋征不予计算外,全县核定赋元38423元,依率计征稻谷296.67万公斤,扣除减产40.5万公斤,实际入库256.17万公斤。
1952年土改结束后,进行产量评估,划分类型区,全县分为三等九则,评定每亩常年应产量、税率为23个等级,最低为3%,最高为30%。1953年,实行统一金额累进税制,调低常年应征产量339万公斤,减少税量56.8万公斤,税率最低为7%,最高为30%。平衡税负,适当增加国家积累。1958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改以户征收为集体征收,改累进税制为比例税制,坚持“依率计征,依法减免,稳定负担,鼓励增产”的政策。清流县参照1956年农业实产量。以社为单位,实行比例税制。计税产量从1957年的2107.5万公斤调整为2484万公斤,调整幅度17.9%。1959年,塘前、罗坊分别划归连城、永安管辖,两乡耕地1.73万亩,计税产量203.67万公斤,税额31.34万公斤。
1961年,清流粮食严重减产,政府大幅度降低农业税,从原平均率16.25%,调减为10%,社员自留地免征农业税,同时免征地方附加税,当年,全县计征税额183.46万公斤,比1956年减征170.38万公斤。1963年,为鼓励农民发展生产,省人民政府规定:农业税、地方附加的省分成部份不征,并将特产税的正税和附加合为一个税率。1966年核定本县农业税率为11%,至1970年。1979年起,以生产队为征收单位,实行起征点征收,穷队减免,清流县因口粮不足,收入较低,生产生活有困难而免征农业税的有87个生产队,年免征税额17.5万公斤,此办法连续执行5年。1980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税以合同形式落实到户,由生产队组织统一缴库。
1985年始,由征收粮食改为折征代金,鉴于清流属粮食重点产区,至1990年并未执行,仍以实物征收。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常年应产量与实际产量相距愈来愈大,农业税负担则不断下降。1953年,实际负担额为实产量的14.41%,1965年递减为6.53%,1979年为2.43%,1990年为2.05%。1957年,福建省制定《农业税减免实施办法》在全县施行过7种减免,大大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正税收入占县财政的收入比例1951年为79.7%,1990年仅占2.7%。
三、农林特产税
1953年,清流随秋征公粮一并开始征收农林特产税。对林木经营者不分品种,一律按实际收入的10%税率计征,当年征收1万元。1954年,随征附加12%,其中,县、乡为7%,省为5%。征收品种有木材、毛竹、竹丝、笋干、香菇、茶籽、桐籽、乌桕、水果、池鱼等,尔后,则形成随售随征。1963年,特产税正税附加并为一个税率征收,税率最高为16%,最低为6%。60年代,每年保持2万元,70年代在4~5万元之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1982年突破15万元。1989年1月1日,对国有林特产税实行缓征,本县让出特产税正税每年25~30万元用于造林。为扶持水果生产,1990年下半年,全省实行减半征收水果特产税,对松脂实行固定收购价征收特产税,当年特产税增至190.22万元,占全县当年财政收入的10%,征收品种11个,税率最高为12%,最低为3%。
表12—3 |
几个年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 |
单位:公斤、元、% |
年 份 |
依率计征数 |
平均税率 |
减免数 |
实征数 |
1950 |
2966714 |
|
405089 |
2561625 |
1951 |
3759253 |
16.33 |
517284 |
3952514 |
1953 |
3772994 |
18.21 |
282931 |
3873773 |
1957 |
3572084 |
16.95 |
279200 |
3911171 |
1958 |
4036683 |
16.25 |
164894 |
4452560 |
1965 |
1968577 |
11 |
194138 |
1983100 |
1966 |
1920837 |
11 |
198801 |
1978055 |
1970 |
1917000 |
11 |
143933 |
2039035 |
1976 |
1786369 |
|
452682 |
1534318 |
1978 |
1775981 |
|
323791 |
1670026 |
1980 |
1775142 |
10.84 |
503363 |
1462549 |
1985 |
1767821 |
10.86 |
687181 |
1244961 |
1990 |
1755641 |
10.78 |
603641 |
115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