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 前
民国26年(1937)1月25日,成立清流县抗日动员委员会。经调整充实,于同年3月19日改为抗敌后援会,各乡镇相应成立抗敌后援会分会,开展劝募献金、献物、戏剧义演、书写标语、赠送抗敌春联等抗日救募活动。民国28年,全县募集布鞋1万双,捐献金额650元。民国30年,全县义务募捐寒衣代金2000多元,布鞋1300双支前劳军。同年9月15日成立清流县献机运动筹备委员会,要求每个国民献金1元,支援国家购买飞机抗击日本侵略军。全县共捐款10.3万元。民国32年7月,全县出征军人达1700人。
解放初,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全县先后动员400多名贫苦农民参军,组织244名运输队协助剿匪部队挑运粮食、武器装备。各区乡还组织民兵自卫队和情报组,协助部队剿匪。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运动委员会清流县分会成立,有17560人签名反对以美国为首发动的侵朝战争,开展声势浩大的捐献活动,全县捐款2.7万元、稻谷1.28万公斤、布鞋400双以及毛巾等物资。赖坊乡妇女干部黄梅英组织600名妇女肩挑步行40里至沙芜,完成挑运25万公斤粮食支援前线任务。1951年,全县组织民兵6900名,由清流运粮至永安安砂,行程60公里
1953年11月,组织800名支前民工奋战一年,支援修建三元县沙溪洋国防公路。1955年10月,组织500名民工支援修建鹰厦铁路,并支援木炭17.5万公斤、杉木150立方米、枕木15000片、菜油17573公斤、毛猪1014头、鸡鸭1343只、蛋5725.5公斤。1958年7月,组织1000名民工支援修建漳龙铁路。同年9月,抽调130名民工前往漳州架设长途国防电线。
1961~1979年,县境内支前任务主要是协助驻军解决副食品等主要物资供应,逢年过节配合民政部门慰问驻军。1980~1990年着重为拉练部队供应柴火和副食品等临时军用物资。
二、拥 军
民国21年(1932)8月,清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内务部,县、区、乡均成立优待红军家属委员会,组织劳动队为红军家属代耕,派工帮助缺劳力的红军家属砍柴、挑水、搞卫生等,并发给优待证。在红军家属门前挂光荣牌,红军家属购买物资可享受50%的减免优待,可优先购买紧缺商品,其子女免费读书,免纳一切捐税,免费医疗等。红军家属病故时,由政府补助收殓费,逢年过节,政府组织人员进行慰问,赠送食品等。
1951年1月31日,召开清流县第一次烈军属代表大会,总结部署全县的拥军优属工作,出席代表205人。以后每年建军节、元旦、春节期间,县委、县政府均组织慰问团携带慰问信、慰问品慰问驻军;给军烈属赠送“光荣之家”门匾、贺年片、年画、对联、食品等;召开烈军属、复退军人座谈会、茶话会。1962年春节,组织72个慰问队576人给烈军属拜年,挂光荣灯、光荣牌以及送慰问信等,召开座谈会、报告会36场。1983年3月,福建前线部队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代表会评定嵩溪公社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里田公社里田大队罗敬术为先进个人。1987年,在庆祝建军60周年活动中,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慰问组慰问驻县部队、武警大队全体指战员,并赠送纪念品,走访龙津镇3个居委会。在1990年建军节和春节期间,县委、县政府组成慰问团深入各乡镇,通过座谈会、访问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慰问驻县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