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来件邮件 | 联系方式
首页|新闻|视频|专题|园区|招商|工业|农业|乡镇
旅游|房产|城建|交通|品牌|特产|苏区|客家|论坛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流县志
第一节 设 施
        2011-06-09 15:18:00        字体显示:
  县境内的五通凹、玉华峡、铁石洞口和暖水塘等,分别为明溪、永安和宁化进入清流的必经之路,这些要隘扼交通咽喉,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水路从城关往下经嵩口、沙芜、安砂可达永安。历朝多于县城外围的南山、北山等处设寨驻兵,守御县城。清顺治后,县境内设塘10个,各塘派兵5~8人驻守。

  一、兵 寨

  北寨 也称关寨,在县北屏山(北山)顶部,下险上平,顶部可容干人,派兵守御,可控制整个城关。宋建县初期,县令刘叙建“清高亭”于上。元末,陈友定在此垒石建寨,驻扎军队。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攻打城关,莫不先攻占屏山。苏区时期,红军曾派兵在此守御。

  石龙寨 也称石洞寨,在县城北20华里处。其地四面险峻,在山顶可直视宁化。宋乾道元年(1165),为防“流冠”入侵,县令黄藻下令在此修建兵寨,屯兵守御。后因年久失修而废弃。元末战乱,伍玄宝率族人重新修砌,陈友定派兵扼守,断绝往来的通道。

  南寨 在县城南部的南山顶,山势险峻,山顶宽平,可容千人,是进入县城的唯一陆路通道。元末陈友定在山顶修建兵寨,屯兵守御,建有寨墙,俯瞰县城,一人一马皆无所遁形。若敌寇入侵,只需坚守寨城,县城便可安然无恙。明初,通判戴旦建南顾楼于寨墙前,后遭火灾,知县邓应韬奉知府唐世涵令重修。康熙年间,知县汤传榘增修敌楼一所,后废弃。嘉庆十年(1805),知县邓万皆重建,几年后又遭毁坏。民国23年(1934),陆军五十二师驻防清流,在南寨左右筑碉堡4座。

  仁和、仁安寨 在永得里距高地东西各5华里处。东设仁和寨,西设仁安寨。元末,当地人垒石为堑,抵御贼寇。

  二、关 隘

  牙虎山隘 在县东铁石洞口,明正统六年(1441),设立铁石矶头巡检,派弓兵40人驻守。清代沿袭元制,派兵驻守。此隘为永安安砂进入清流境内的水陆交通要道。

  金钱隘 在县北30华里处的暖水塘,为宁化进入清流要路。

  五通凹 在县北与明溪交界处,两座山峰的夹缝中,是明溪进入清流的陆路通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玉华峡 在县北永得里玉华洞处,地势陡峭,谷地狭长,两峰山势险峻,峡中有一曲折小径,至山顶有一石门,是唯一通道,固守石门,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明洪武三年(1370),知县朱仲恭建玉华驿,派驻兵士以传递军情。

  东隘 在县城东部,上依悬崖绝壁,下临激流险滩。一夫当关,万夫莫入,在此可阻击由嵩口、田源等地来犯的敌人。明正德五年(1510)知县林湜因武平发生暴乱,遂于山顶上修建一敌楼,招募民壮守御。崇祯二年(1629)重修,民国时期废弃。

  崆峡岭 在距县城东15华里处的龙津河畔山崖上,山势陡峭,山崖中有一石道小径,可通达石岭的最高处。元,陈友定在此垒石建关,修建敌楼,派重兵防守,抵御由东南入侵之敌。

  分水岭 在县城东25华里处,元,陈友定曾在此屯兵守御,是崆峡岭关的前关。

  三、城 垣

  宋时只有子城,周长200丈,设四门,无外城,易攻难守。元末,陈友定依险峻的南山沿河修城,沿城墙设通道,派兵守卫。明正德五年(1510)春,“流寇”攻破宁化,县人惊恐,将沿河城墙440余丈,寨上城墙420余丈,运石加固为6尺高。城墙上每隔一丈修建3座垛子,共建2000余垛。明正德七年兵乱,城关雷春等人呈文恳请县衙,清理沿河占用马道建房的住户,增砌垛眼,以便守御;后通判戴旦又增设窝铺12所,敌楼一所。明崇祯九年(1636)县人龙川令、伍仪捐资用铁包裹五个城墙大门。

  四、演武亭

  明弘治十年(1497),知县傅乾在县南山川坛右设立演武亭,中建一台,上建三亭,匾曰“演武亭”,四周建有围墙,在此教练民壮。清时,仍在此操练防兵。

  五、人防工程

  1969年8月,遵照中共中央“要准备打仗”的紧急战备命令,成立县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各机关、单位、团体、学校和公社、生产队等,就近利用地形挖防空洞与构筑人防工事,这些工事分半永久和永久两种类型。

  

  

  

  

〖目录〗 〖返回〗
打印】【关闭
   公告公示 更多>>
清流县车改封停政府公务车辆拍卖公告
清流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安排公告
“喜迎十九大•创新创业在清流”摄影赛通知
“喜迎十九大•幸福新清流”作品征稿启事
   视频新闻 更多>>
【新闻】2017年05月08日
【新闻】2017年05月05日
【新闻】2017年05月03日
【新闻】2017年04月28日
【新闻】2017年04月26日
   台湾农民创业园 更多>>
主办单位:中共清流县委宣传部 闽ICP备10031772号
Copyright (C) 2008-2010 fjqlw.com, Qingliu county,Fujian Province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