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前,县内主要兵器为枪、刀、镖、盾牌、杖、弓箭、矛等。清咸丰间,清流县城城门、要隘架设子母炮、虎头炮、土炮等,以防敌人攻城,县城南城门楼上设硝磺弹药武库,城内昭忠祠(后改忠烈祠)后院设武备库,存放各种土炮、硝磺、铁片、弹丸。清光绪后,使用排枪等火药枪。
民国元年(1911),开始使用来复枪和后膛枪。民国4~5年,传入新式毛瑟枪。民国7年后,粤军(南兵)省军(北兵)交替入境,县内地方武装的兵器普遍更迭为湖北造和三八式各种枪支。民国22年后,逐步增加轻机枪、左轮枪、快放匣子枪、椭圆形手榴弹等。民国34年,传入美造卡宾枪。
50年代中后期,县内民兵开始使用部队换装下来的旧武器。主要有汉阳造步枪、苏三○步枪、七九步枪、仿二四步枪、四三式冲锋枪、捷克式轻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等。60年代初期,增加五三式步骑枪。60年代中后期,陆续装备国产五三式7.62步骑枪、五○式7.62冲锋枪、五四式7.62冲锋枪、五三式7.62重机枪。70年代初期,增加反坦克武器和防空高射武器,装备五六一1式40火箭筒和五四式12.7高射机枪。70年代中后期,逐步淘汰旧杂式武器,这一时期民兵武器主要有: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五六式冲锋枪、五六式轻机枪、五三式重机枪、五八式连用重机枪、六三式7.62全自动步枪、五四式12.7高射机枪、五六一1式40火箭筒、六三式60迫击炮和五三式82迫击炮以及六七式木柄手榴弹。1981年,三明军分区对本县内使用的武器进行全面检查和鉴定,逐步淘汰技术性能差的旧杂式武器。至1986年,县内民兵原装备的旧杂式轻武器已被全部淘汰,换上新式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