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补习教育
1952年,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提高干部、职工文化水平,县文教科始抓干部职工业余教育。当时,县直机关干部233人,文化程度为:文盲64人,初小26人,初中80人,高中43人,大专10人;区一级干部161人,文化程度为:文盲99人,半文盲12人,初中48人,高中2人,一般工人860人。当年开办一所机关干部职工业余学校,设3个速成识字扫盲班,有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2人,学员132人。1953年秋,经考试获脱盲的50人转入常年民校高小班,其中25名机关速成班学员获得毕业。1954年,招收一个扫盲班19人,一个高小班22人。
1955年,业余教育得到发展。城区招收2个班,学员47人(其中干部35人,工人12人),其他4个区各招一个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班,学员共77人。当时,业余学校教学渐趋正常,每学期上课16周,每周11小时,建立点名、请假制度,定期考核成绩。1956年7月,专区教育局要求每年乡干部要通过3个月学习,认识常用字1500至2000个。县、区领导干部带头学文化,做到“在家不缺课,下乡带课本”。当年有195名文盲、半文盲的干部参加学习(其中有35名县、区级干部)。编为3个班:高小班64人,初中班108人,数学班23人(专学代数或珠算)。翌年,又招收初小班21人,高小班46人,有专职教师4人。
1965年,干部职工业余教育有较大发展,有学习班(组)125个,学员1564人,其中学习毛泽东著作班(组)15个,学员264人;业务班10个,学员201人;文化班100个,学员1099人;机关干部职工业余学校4所,学员275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业余教育停办。1982年,清流县直机关干部职工业余学校复办,由职工教育办公室统管,当年,全县有职工业余学校3所,学员989人,着重组织“文化大革命”期间读初中、高中的青年职工进行文化和技术补习。除县工会举办两个文化补习班(初中1个班、高中1个班)外,凡职工较多的厂、场和单位均自聘教师开设文化补习班和技术培训班。1983~1987年,参加文化补习的学员共1188人,经考试合格716人;参加技术培训班的学员1013人。1990年参加职工业余教育学习5242人,其中岗位培训4429人,高等教育学习383人,中专教育学习430人,达各种学历毕业的共150人,结业的4256人。
二、广播电视教育
1984年秋,成立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清流工作站,经统一考试,招收党政管理干部专修科一个班,学员37名(脱产学习)。至1988年,先后开办党政管理、中文、法律、财会、企业管理、师范英语、乡镇企业管理等7个专业,招收学历教育全科生170名,单科生44名。还办现代工程师继续教育、外贸知识专题讲座等非学历教育班级,招收学员82名。至1990年,共设立9个专业,招生244人,招收单科生和岗位培训学员240人;已毕业4届6个专业学生共107人。县电大工作站连续5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站,是全省10个先进工作站之一。
三、自学考试
1984年,全县参加自学考试职工34人,报考3个专业。1985年,有45人参加省金融、护士、邮电3个专业(中专)自学考试;1986年增至242人。至1987年,先后6次共有377人参加17个专业考试,合格达700多门次。1988年,全县有365人报考27个专业,获大专毕业证书的31人。
1990年,全县有419人报考24个专业,达900余门次,居全市前列,当年取得单科合格证书的约有305门课程,有48名学员获大专毕业证书。此外,农、林、水、气象、财会、统计、卫生、教育(详见教师章)、管理等专业均有函授学员,至1990年,全县参加各类函授学习的职工有9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