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 文
明清时期,清流文艺创作非常活跃,大批诗文、政论著作问世。明万历间,吏部尚书裴应章著有《防辽表》,赖世隆著《玉堂遗稿》,邓向荣著《正学准则》等,都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尤其李弃《古诗一百首》、《评订史鉴》,抒发了作者对清王朝的无比愤慨和诗人的深沉忧郁。马昭璆的《竹庐草》,邹时泰的《秉烛集》等都是颇有影响的著作。 民国初,县知事宋城倡导成立龙津“观澜诗社”,吸收秀才、贡生和新制学堂毕业青年参加,定期集会赋诗。由于“五四”新文化浪潮的影响,本县的文艺创作逐渐转向文明戏、小型山歌剧,漫画也渐次入县。作品多系抨击当时的现实,争取民主独立、自由权利。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政府的高压政策,清流文学逐渐消沉,陷入被禁锢和窒息地步。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认真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文学创作恢复生机。50年代的创作,多以配合政治中心工作为内容,以反映农民翻身生活为主题。60~70年代,卢希德、张如腾、黄兆森、李万成等人的散文,小说进入文坛。80年代清流文学创作繁荣、兴旺。一批独具本地特色风格的散文、小说、诗歌作品渐次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厂、农村,写出一批很有分量的作品,在全国获奖。裴慎勤创作的儿童文学《国王和狼》获1985年度《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李升宝的微型小说《中了头奖以后》获1989年中国首届微型文学作品佳作奖。同年9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洞口村狐狸洞》获旅游文学征文三等奖。裴耀松的作品《小树苗》获福建省征文三等奖,《山村叶笛》1990年入选《福建文学40年》,儿歌《两只鸡》分别获福建省1985年征文三等奖和群众文艺创作奖。黄秀红等在省级以上刊物均发表了一批作品。王海演发表一些格律诗词,1990年春获广西桂林市老年协会全国诗钟征稿一等奖。至1990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小说、散文、诗歌等达300余篇。并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龙津明珠》一书,汇集县内作者60余篇散文。
附:明清时期部分著作书目
明代 伍晏《中兴词选》、《中原一览》、《唐文精粹》、《名公杂录》 伍堣《春秋旭旨》 王 若《文园集》 伍可受《焚余草》、《代奕吟》、《博艺堂稿》、《谪居草》 邓于安《苏门吴门奏疏》三卷 邓向荣《正学准则》 叶甘茂《石渠遗稿》 叶元玉《古崖集》 赖世隆《玉堂遗稿》、《九龙行》 裴汝申《薛月轩文集》十卷、《招隐堂诗》一卷 清代 陈允升《易史一隅》四卷 雷可升《磊园僧舍》、《颂龙邑侯》、《咏天地》、《西桥献议》、《谦山存稿》四卷,《读易管见》二卷、《八宗诗抄前集》十五卷,《后集》六卷,《武夷诗》二卷 巫任忠《八居士诗文集》 余光超《梁榆剩草》 巫天嵋《孺慕藏稿》、《哀哀吟》、《五经要略》 李 弃《诗集》、《评订史鉴》 伍宁之《文园集》 邹时泰《秉烛集》、《渔沧庙》 李彩高《五云诗集》一部二卷,《醉墨子文稿》 李桂馨《芳溪小草》 黄葆棋《葆棋文集》 上官新民《家稿焚余》 上官联登《文瀛诗稿》 马昭璆《竹庐草》 伍嘉谋《忙闲草》、《九龙舟行》 黄 春《子青稿》、《跏趺吟草》
表25—1 |
解放后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部分文学作品简表 |
|
题材 |
作品 |
发表时间 |
发表刊物 |
作者姓名 |
获奖情况 |
散文 |
闽西民歌 |
1954年 |
中国青年报 |
裴耀松 |
|
散文 |
小树苗 |
1985年 |
福建日报《好天地》 |
裴耀松 |
获福建省征文3等奖 |
散文 |
小木匠 |
1989年2月 |
天津《散文》 |
裴耀松 |
|
散文 |
天宝岩情思 |
|
《千山含翠》 |
裴耀松 |
入选上海文艺 |
散文诗 |
山村叶笛 |
1990年 |
入选《福建文学40年》、《儿童文学集》 |
裴耀松 |
|
散文诗 |
春之歌(组诗) |
1980年3月 |
福建日报《武夷山下》 |
李廉德 |
|
散文 |
儿童公园(诗) |
1982年11月 |
福建日报《武夷山下》 |
李廉德 |
|
小说 |
小小气象员 |
1983年4月 |
《智慧村》 |
马文光 |
|
报道文学 |
来自新峰大队的报道 |
1975年 |
《福建文学》第6期 |
卢希德 |
|
散文 |
红色宣传员 |
1976年 |
《福建文学》第4期 |
卢希德 |
|
小说 |
姚“大使”投住记 |
1980年 |
《福建文学》第8期 |
卢希德 |
|
小说 |
中了头奖以后 |
1989年 |
中国首届微型文学作品大展 |
李升宝 |
佳作奖 |
散文 |
春归燕 |
1989年12月 |
文汇报 |
李升宝 |
|
散文 |
清流飘香 |
1989年 |
北京《散文世界》第3期 |
李升宝 |
|
散文 |
村前那座桥 |
1989年11月 |
人民日报 |
李升宝 |
|
散文诗 |
从小服务工农兵 |
1974年6月 |
福建日报 |
张如腾 |
|
散文 |
龙津明珠 |
1990年 |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
二、民间文学
清流县民间文学丰富多采。农村广泛流传着神仙、鬼怪、狐妖故事。涌现出一批民间文学的爱好者和故事员。1954年始,县文化馆陆续搜集民间流传的故事、寓言、歌谣、神话、谜语、谚语、山歌。“文化大革命”期间搜集工作中断。1985年恢复搜集,当年由县文化馆、县志办主编出版《清流民间传说故事》收入58篇故事,其中《红点青蛙故事》、《剥皮石》等篇被《农民日报》、《福建侨报》、《福州晚报》选载。黄兆森的《张思德叔叔少年时代的故事》选载于《小火炬》。为抢救文学遗产,根据中央、省、市关于编纂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的指示,1986年始,全县进行民间故事、民间歌谣、谚语的搜集整理编纂,从搜集的475篇故事中,精选173篇编纂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清流分卷》;从搜集的612首歌谣中,精选228首编纂成《中国歌谣集成·清流分卷》,从搜集的3379条谚语中,精选1653条编纂成《中国谚语集成·清流分卷》。民间歌谣主要代表作有:
|
革命到底不变心 韭菜开花一杆心,剪掉髻子当红军。 头上戴着五星帽,肩扛梭标真精神。 韭菜开花一杆心,剪掉髻子当红军。 砸碎千年铁锁链,妇女解放得翻身。 韭菜开花一杆心,剪掉髻子当红军。 跟着毛委员打天下,革命到底不变心。 |
|
|
天上一颗星 天上一颗星,掉下来,像铁钉, 铁丁罗罗长,亲家要请新婿郎, 婿郎骑白马,走到书房下。 书房落落空,正好来栽葱。 葱发芽,好栽茶,茶花开,李花红, 一对鸡公做两笼。 两笼一般般,萝卜、煮猪肝。 猪肝蜜蜜甜,萝卜、煮猪肠。 猪肠臭喂喂,萝卜、煮猪肺。 猪肺起鼓鼓,萝卜、煮猪肚。 猪肚伴葱葱,煮来请外公。 |
|
|
瓜 子 歌 小妹住在大路边,又卖烧酒又卖烟。 相公来喝酒,相公来吃烟。 小小生意要现钱。 一盘瓜子三十双,小小瓜子手中捧, 瓜子拿来吃,瓜子拿来尝。 吃了瓜子思想郎。 一条手巾三尺三,绣上蝴蝶配鸳鸯。 蝴蝶绣得好,鸳鸯配得妙, 绣起鸳鸯送情郎。 青青竹子节节高,砍根竹子好做箫。 笛子口中吹,胡琴手中拉, 吹箫拉琴好热闹。 |
|
|
劝 郎 歌 一劝郎,出远门,不走歪路走正门; 出门不交风流子,一心一意把钱挣。 二劝郎,要当心,贪杯实在会误人; 辛苦流汗钱难挣,吃喝玩乐害自身。 三劝郎,燕飞飞,燕子飞飞要回归; 莫学风流浪荡子,今转东来明转西。 四劝郎,莫赌牌,赌博场中专做歹; 骗人人骗世间恶,手中无刀把人宰。 五劝郎,莫贪花,贪花儿郎害自家; 路边野花郎莫采,只念家中一枝花。 六劝郎,雪飞飞,十二腊月要回归; 粗衣淡食都过得,被凉心暖也好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