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 乡人常称:若要好,敬三老,尊敬老人是清流城乡群众的传统。路遇老者礼让先行,凡筵席均由老人坐正席,斟酒敬茶老者为先。老者言谈,小辈不得中途插话,不得顶撞。
热心公益 乡民素有热心公益“修桥铺路,积德子孙”的美德。每于秋末冬初,城乡老少自带膳食、工具,修桥铺路三日,这一习俗代代相传。清末至民国,县城有南北两片民众修路案,自已出资置田产作修路基金。每年八月初一至初三,城区民众集中修筑县城通往邻县的主干大道和桥。
邻里相助 清流城乡邻里亲友相助之风世代相传。邻里和睦相处,红白喜事全力相助,善始善终。遇有灾变,远近乡亲邻里各尽其力,或钱或粮或力,至诚相助。农忙季节,人力耕畜相互换工。
公平交易 城乡市场交易讲究“价格明讲,斤两不少”。清流置县后,县城街道及村圩买卖,均有老人作为义务公证,监督公平交易,发现伪劣商品、短少斤两,公证的老人则勒令其当众鸣炮认错。凡大宗买卖均有“牙人”公证。解放后,提倡文明经商,设立物价、计量、市场管理机构和公平秤,实行商品明码标价,成立消费者协会,检查监督,定期检查计量,开展检查评比。
礼仪 清流城乡群众历来讲究礼节,热情好客,注重交往。对来客热烈欢迎热情接待,敬茶敬酒,留食留宿,别时送礼。农村还招待来客洗热水澡。一家来客,四邻招待,街坊邻居都端出酒菜敬候。见面礼节随时代而变化,清代,男以双手抱拳拱手作揖,女为俯首右手扯右袖口三下为礼。民国时期,文人脱帽鞠躬,百姓则牵手寒喧为礼。解放后,男女皆以握手为礼,别时招手说“再见”。探亲访友均要捎带礼品,以情为重,以甜表情,通常以一包冰糖,数量虽少,却有“人情好,喝水也甜”之意。80年代起,礼品式样繁多,诸如高档糕、饼、酒类、水果等。